【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docx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曲三首中的《满江红》。详细内容为: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

2.《满江红》全文解读;

3.诗词的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

4.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满江红》的背景知识,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

2.领悟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诗词的修辞手法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学重点:《满江红》的背景知识,诗词的韵律美,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秋瑾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

3.诗词全文解读:带领学生朗读诗词,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举例说明修辞手法;

5.爱国主义精神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体会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6.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等题目,巩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满江红》;

2.诗句及解读;

3.韵律与修辞手法;

4.爱国主义精神。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背诵《满江红》;

(2)翻译诗句;

(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谈谈你对秋瑾的认识。

答案:

(1)课后自行完成;

(2)见教材;

(3)如对仗、夸张等;

(4)开放性题目,自行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诗词的修辞手法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

3.作业设计: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词的修辞手法分析

1.对仗:诗句中的对仗手法使得诗词更具韵律美。例如:“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此句中,“怒发冲冠”与“凭栏处”、“潇潇雨歇”形成对仗,使诗句朗朗上口。

2.夸张:夸张手法在诗词中起到强调作用。如:“红颜弃薄命,白首卧东山。”这里的“红颜弃薄命”与“白首卧东山”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作者对命运的感慨。

3.拟人: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词更具表现力。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里的“青山”被赋予了阻挡东流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

1.诗词背景:通过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作者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精神。

2.诗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爱国之情。

三、作业设计

1.背诵《满江红》:通过背诵,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翻译诗句:让学生尝试翻译诗句,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要求学生具体指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句中的对仗手法和拟人手法,分别表现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和国家命运的担忧。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如《绝命词》、《辛亥革命军歌》等,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满江红》这首诗词时,应重点关注诗词的修辞手法分析、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作业设计等方面,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解读诗词时,适当运用情感色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时间分配

1.导入新课:5分钟,简要介绍秋瑾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10分钟,讲解诗词背景和秋瑾生平;

3.诗词全文解读:20分钟,分析诗句意境和修辞手法;

4.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讲解诗词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5.爱国主义精神探讨:10分钟,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6.随堂练习: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表见解;

2.注意提问的时机,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词内涵。

四、情景导入

1.以秋瑾的故事为背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词的韵味。

教案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时间分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