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总第11-15课时设计人:宋艳艳使用时间:2013.9.11-2013.9.16个性化备课:
《齐桓晋文之事》集体备课教案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摘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有关文言文的标准要求)
第9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
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第8条: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
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
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第7条: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第2条: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
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第11条: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第12条: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课程标准解读:
第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识
记文本词句的含义,翻译出文本内容。梳理总结重点实、虚词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偏义词等文言知识,并能够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第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予以阐释。诵读文本,能够说出其
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
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教材分析
《齐桓晋文之事》是鲁人版必修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
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发扬仁术,放弃霸道,阐述了“保民而王”
的仁政思想。课文始终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
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
霸欲,所以又力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最后,才展开孟子的仁政蓝图,令齐宣王心动,
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行文层层深入,气
势充沛,顺理成章,十分严密。学习时须用心体会。
从把握的重点来说,作为先秦典范的文言文,字、词、句仍应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要想理解孟子的思想和文章所要阐明的观点,欣赏孟子的艺术特色,首先就应理解文章的大
意,疏通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从把握的难点来说,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
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3.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文言文规范训练,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能
力也加强了,所以这篇文章在基础知识部分还是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学
为主,合作解疑的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在文本思想方面,此
文是篇对话体的散文,篇幅较长,看起来仿佛散漫没有中心,所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结构是重点。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使奔走于诸侯国之间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为了让诸
1
总第11-15课时设计人:宋艳艳使用时间:2013.9.11-2013.9.16个性化备课:
侯接受自己的主张孟子是很讲究谈话技巧的并且孟子又长于比喻说理,学习本文如何把握谈
话的主动权、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主张,并力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难点,要
以比较浅显而生动的方式加以突破。
二、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能够简要叙述孟子及齐宣王的主要事迹与成就以及《齐桓晋文之事》发生的背景。
2、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及学案的帮助,能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
虚词及句式;
3、通过有效的研读与合作讨论,能用思维导图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思路,并尝试运用
比喻进行论辩。
4、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领会孟子耐心细
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