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及血管性痴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代谢综合征及血管性痴呆

1代谢综合征及血管性痴呆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症侯群。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成成分与血管性痴呆均有密切关系。

文章简要回顾了代谢综合征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概述了控制代谢综合征对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意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血管性痴呆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内涵,以胰岛素抵抗(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MS已成为新世纪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又一慢性流行性疾病。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了MS全球统一新定义[1],提出MS除涉及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多个疾病外,还可能有其他疾病。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变(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选择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在50~60岁发病。

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中年化,男性多于女性。

热忱构成MS的各种要素多数是已明确的卒中危险因素,同时也是2VD的危险因素。

现就MS与VD的关系、可能机制以及潜在干预价值作一综述。

MS的定义及诊断标准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腹型肥胖、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脂质代谢异常、促凝血状态、血管异常、高尿酸血症和血液炎性标志物增高等。

MS及其各组成成分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相互作用,更增高了脑血管病的风险。

MS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产生的代谢紊乱。

IR和高胰岛素血症不仅会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而且还会引起血管收缩、高血压、肥胖、血液黏度增高等变化,因此又被称为IR综合征。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制定的MS诊断标准为:

①中心型肥胖(中国人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②另加下列因素中的任意2项:

血清三酰甘油(TG)>1.70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空腹血糖5.6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5.6mmol/L,则强烈推荐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该试3验在诊断MS时并非必需。

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M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现代医学认为,MS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免疫、心理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腹型肥胖、血脂紊乱和脂质的异位沉积,是导致IR的启动因素,其中脂毒性假说[2]、慢性炎症假说等已成为研究热点;而IR则被广泛认为是MS的中心环节,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以及糖尿病协会发表的指南认为,MS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IR、肥胖与脂肪组织代谢紊乱、其他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慢性炎症性疾病、血管功能异常等)三个方面。

IR是发生M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胰岛素能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作用,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而升高的FFA可减少脂肪和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并同时促进肝糖输出,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IR,从而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在IR的发生过程中,代谢性核受体异常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一组激素调节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肝X受体(LXR)和法尼酯受体(FXR),它们调控的靶基因与体内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发生、胰岛素分泌以及血脂稳态调节等有着一定关系。

在肥胖患者中,内脏脂肪对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等脂解激素的敏感性增强,FFA释放4增加。

脂质代谢紊乱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

LDL具有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包括降低受体介导的脂质清除、增强动脉壁的滞留作用以及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

其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分泌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都与M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文档评论(0)

188****87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