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
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
一、普通市民平民慈善家全国道德模范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不幸。每个人都有需要
他人帮助的时候。这种帮助,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得到他人
的无私帮助,则有赖于每个人都能自觉主动地帮助他人。全国道德模
范、被公众誉为“平民慈善家”的蚌埠普通市民李玉兰,就是这样一
个乐善好施、自觉主动帮助他人的人。我们为她慈善为怀、克己奉献、
抚养孤儿、赡养孤寡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更令我们震撼的是,1990
年至今,并不富裕的她,却为救助孤寡老人、捐助失学儿童、帮扶困
难群众、情牵子弟兵、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累计捐资20多万元……
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李玉兰捐出的只
是金钱么?不,那分明是一颗博大的慈爱之心!竭尽全力关心和帮助
他人,是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传统美德,是文明社会人们的道德追求,
也是李玉兰精神的固有内涵。这种美德就是奉献精神,它是不图回报,
不图名誉,为的是他人的方便、安乐、幸福。正因为有了李玉兰精神,
我们的社会才处处出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美好图景。
李玉兰,一个身体孱弱、衣着朴素甚至有些寒酸的老人。她没
有什么财富,只是蚌埠市蚌山区天桥社区的普通居民——全家12口
人,曾经仅靠60多平方米的小饭店为生。在许多人看来,她的事迹
实在不足以惊天动地,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人,
在2005年11月与李嘉诚、霍英东等慈善大家并肩而立,荣获首届“中
华慈善奖”;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被评
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08年3月,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
二、困境中,她的心里从小种下善良的种子
李玉兰,这个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小就是个苦孩子。6岁的时候,
父母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先后被关进监狱。大哥外出谋生,小妹也早
早送了人,家中只剩下已成孤儿的李玉兰姐弟三人:小弟李学仁因为
从小生病,落下残疾,行动不方便;大姐当时也只有11岁。三个尚
未成年的孩子一下子要面对生存问题,其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生存,三个孩子经常逃荒要饭。三姐弟的情况,引起了当
地群众和派出所的注意。善良而并不富有的邻居经常给他们姐弟送来
一碗米或一件衣服;有位姓王的民警还帮助他们找民政部门、居委会
想办法,申请一些救济款,帮他们买米下锅。那时候,年龄尚小的李
玉兰十分顽皮,王民警就经常告诉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居民小组长董
大妈一边帮小玉兰捉头上的虱子一边问她:“你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什
么样的人?”李玉兰告诉阿婆:“我以后也要和你一样,做一个好人,
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困境中,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使我的心里从小种下善良的种
子。”李玉兰经常这样概括自己。
三、没有文化,她和“希望工程”结下不解之缘
经历了无数曲折后,李玉兰辗转来到蚌埠,并在这里成家立业,
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名为“华照”的小饭店,生活也一步步改善。1990
年的一天晚上,电视里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深深地打动了李玉兰。在
很多偏远的农村,有的家庭极端贫困,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
来……国家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号召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兴办了
“希望工程”。
看着电视上那些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李玉兰的眼睛湿润了。
她以前只知道帮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却从来没有想到这些读不起
书的孩子。儿子李江平也在一旁看电视,一见母亲的神情,立刻明白
了老人家的心思,就说:“妈,你是不是想帮助这些孩子?”李玉兰
点点头:“他们需要帮助啊……”
此时此刻,李玉兰想到了多年以前,她带着女儿在大上海的饭
店里遭白眼的情景:因为不识字,被人冷落。这一幕至今还历历在目。
她想,自己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孩子上不起学。就在那一瞬间,
李玉兰决定去帮助那些失学的苦孩子。那天夜里,她没能入睡,她想
了很多往事……她自己没有文化,也饱受没有文化之苦,她希望所有
的孩子都有书读,都能成才。第二天,李玉兰和儿子一起来到邮局,
给希望工程北京办事机构寄去了600元钱。之后,再也没有停止过对
失学儿童的捐助。在那第一张汇款单的“捐赠理由”中,李江平代母
亲写下:“多识一个字,多懂一分理,提高民族素质。”
一个月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给她来信了,信里寄来了
《“希望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