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著名教育家中国历史学家朱维铮简介
本文导读:
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这是汉堡大学授予
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
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
他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
统,治学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为学界所瞩目,是1980年代
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编
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是促进国际文史学术交流合作的先
行者。2012年3月10日逝世,享年76岁。
学术生平
朱维铮1936年7月1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进入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就读,1960年毕业于中国古代史专业,留
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
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
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
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顾问、
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顾问,原中国史学会理事,原国际儒学
联合会副会长、顾问,原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
常务理事,上海市徐光启研究会会长,北美《亚洲评论》顾
问等学术兼职。
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在中国经学
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
学术史、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
拓者之一,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他继承了复
旦优秀的史学传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朱维铮早年受学界前辈亲炙。他留校之初,即担任陈守
实教授的助教。1962年,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府兵制
度化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其解决:兼论府兵的渊
源和性质》一文,多受瞩目。后调任周予同教授的学术助手,
协助主编教育部委托的《中国历史文选》,期间博研典籍、
贯通古今。该书作为国内高校文科相关专业的首选教材,沿
用数十年、屡经修订,累计发行量达50余万册。
朱维铮是中国经学史研究的重要传承者。他承续钱玄同、
周予同一脉,无论环境艰难还是喧嚣,都长期坚守在经学史
领域,整理了大批经学史研究资料,培养了一批经学史研究
人才,成为当今海内外最有成就的经学史家之一。他整理编
辑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是经学史领域的重要文献。
他先后受邀参与主编《传世藏书》经学与经学史类文献,担
任《儒藏》经学史类文献整理的主编,所做工作为后来者指
引门径。他在《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中国经学与中国文
化》等文章和《中国经学史十讲》一书中提出,经学史是中
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史,经学演变有明显的“学随术变”特征,
经学史与我国边疆历史有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这些观点继承
和发展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思想,别有创见。
朱维铮被学界认为是国内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1980年,他和复旦历史系同仁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
史研究室,锐意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他和庞朴教授合
作主持编辑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28种,具有学术里程
碑意义。1986年,又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国文化学术
国际讨论会,这是1976年以后首次在国内举办以中国文化
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上世纪80、
90年代,他组织编纂了五辑《中国文化研究集刊》,荟聚时
贤佳文,至今嘉惠后学。他倾三十年之功撰写了《走出中世
纪》(1987)、《音调未定的传统》(1995)、《走出中世纪(二集)》
(2008)等著作,眼光独到、思想新锐、功力深湛,影响了几
代学人。《走出中世纪》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文,在国际学
界产生很大反响。
都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朱维铮继承了陈寅恪、陈守实一
脉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发展出中国史学史课程,成为复
旦历史系的特色。2005年,他领衔承担课题“中国史学的历
史进程”,向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学术厚礼。他先后
撰写了《史学史三题》、《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
考察》、《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
《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
态》、《班昭考》等论文,并为《中国十大史学家》一书撰写
了高质量的“司马迁篇”,体现出在史学史方面的深厚造诣。
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朱维铮重视明末以来传教士
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蜕变及其在传统政治演变过程中
的作用。他推动了上世纪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