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时作业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时作业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Arabic1/NUMPAGES\*Arabic1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北宋时,东京汴河两岸出现了大量“行市”,这种商业模式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 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2.宁波旧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是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下列有关“宁波”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开辟了由明州前往日本和朝鲜的航路

B.宋朝设市舶司管理明州港进出的海外贸易

C.马可·波罗从明州出发经海路回到威尼斯

D.郑和从宁波港出发经海路到达非洲东海岸

3.从下面一幅地图中能提取的有效信息是该时期()

A.长途贸易发展迅猛 B.海外贸易异常繁荣

C.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D.水、陆交通都发达

4.宋代农书众多,记录了大量适宜于水田劳作的覆盖土壤改良、除水改良、工程改良等多种新技术门类;记录了优质良种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以及稻麦复种制等新技术。这体现了()

A.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 B.农业劳作方式发生转变

C.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D.南稻北粟格局已经出现

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6.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西传。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他们,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B.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

C.促进了地域间思想解放 D.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7.南宋初年,由于养蚕顿盛,桑叶提价数倍,刺激了民间种桑,太湖流域出现了许多种桑大户。当时放弃育种工序,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蚕种的,就是“丝户”,而专营蚕种者,则成为“蚕种户”。这可用以佐证当时太湖流域()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增强 B.耕织分离的倾向加强

C.商业市场分工逐渐趋于细化 D.生产集约化程度降低

8.北宋初年,宋太祖诏令两浙、福建等地政府推广种植原产自淮北等地的粟、麦等作物;江北诸州则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加种粳稻,实现了稻麦一年两熟。这表明当时()

A.政府着重缓解民生问题 B.南北经济格局逐渐平衡

C.农业管理注重休养生息 D.南北方农作物交流频繁

9.朱熹在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使时,曾六次“昧死奏闻”台州知府唐仲友“私收盐税”“贪污淫虐”等违法犯罪行为。然而,只因唐仲友与当朝宰相王淮为姻亲,结果他仅被暂时降职了事,而且不久后又易地升官。据此可见,南宋时期()

A.权贵勾结成风 B.政治人治色彩浓厚

C.理学影响有限 D.推行重文抑武政策

10.匣钵(烧制陶瓷的一种耐火容器),可将火焰与坯件隔离,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胚体和釉面,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如唐朝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宋代通过匣钵使建盏避免了与明火接触,使其变幻莫测的釉面更加丰富多彩。这体现出()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商品经济推动了制瓷工艺的改进

C.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D.政府对制瓷工艺的要求日益提高

11.《宋代经济史》的数据说:“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而至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坑冶榷货已达56%,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下列选项对材料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政府赋税收入持续增加 B.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与民争利埋下危机祸根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2.据史书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京西转运使程能上言:“诸州户供官役素无等第,望品定为九等,著於籍,以上四等量轻重给役,馀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所升降。望令本路施行,俟稍便宜,即颁於天下。”“诏令转送使躬裁定之。”由此可知()

A.百姓按照等第缴钱由政府募人代役

B.评定等第一旦登记在户将不再改变

C.赋予行政长官转运使较大的自主权

D.允许京西路实行按评定等第服官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