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培养方案.pdfVIP

2024级“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培养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航空装备高性能制造卓越培养项目)

专业类别:机械代码:085500

围绕“航空制造”国家重大战略对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

素质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聚焦航空装备制

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基于省内航空动力、航空工具、航空制造装备和航空复

杂构件领域龙头企业的项目合作,建立建设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为研究生培养

提供专业实践条件。本项目拥有优秀的研究生指导团队,其中国家级人才4名,

教授/研究员13名,副教授2名,拥有长期合作的企业导师9人,其中国家级人

才2人,能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异的师资力量。面向航空复杂零部件制造方向,

指导团队已承担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3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

项,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团队具有较好学术水平和地位。

一、培养目标

本项目围绕国家急需的航空复杂零部件制造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

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与方法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

作风、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2、应掌握航空复杂零部件制造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

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

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胜任航空复杂零部件制造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

和工程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项目围绕航空复杂零部件制造方向,聚焦航空装备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

开展航空复杂零部件的高性能材料、设计、制造、检测理论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

等工作。

三、学习方式与学习年限

1

本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加专业

实践、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采用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两类;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

修课两类。

(2)必修环节时间为2-5学期。包括中期考核、文献选读、专业实践。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跨选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

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

(4)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

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学分。

(5)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可以对培养计划内部分课程进

行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等,充分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与、学创研用结合。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本学科采用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研究生在导师或研究所团

队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和科研活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专

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以

职业资格为本。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

析、现场研究和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实

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加强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联

合培养基地,促进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3、学术活动

2

(1)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方向的学术活动,包括积

文档评论(0)

bigeng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知识杂货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