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发展历史.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一、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能歌善舞的木偶,称为“倡者”,这可

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

在近代,随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各种机械装置的发明与应用,世界各地出

现了许多“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这些装置大多由时钟机构驱动,用凸轮和杠杆传递

运动。

1920年,捷克作家K.凯比克在一科幻剧本中首次提出了ROBOT(汉语前译为“劳

伯”)这个名词。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1950年美国作家I.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一概念,并提出了所

谓的“机器人三原则”,即:

1.机器人不可伤人;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与,但不和(1)矛盾的指令;

3.在与(1)、(2)原则不相矛盾的前提下,机器人可维护自身不受伤害。

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机构理论和伺服理论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使用化阶段。

1954年美国的G.C.Devol发表了“通用机器人”专利;1960年美国AMF公司生产了柱

坐标型Versatran机器人,可作点位和轨迹控制,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上的

机器人。

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

人得到了迅速发展。1974年CincinnatiMilacron公司开发成功多关节机器人;1979

年,Unimation公司又推出了PUMA机器人,它是一种多关节、全电动驱动、多CPU二级

控制;采用VAL专用语言;可配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在当时是一种技术先进的工

业机器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结构大体上是以此为基础的。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Teach-in/Playback)型机器人。只具有

记忆、存储能力,按相应程序重复作业,但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感知与反馈控制能力。

这种机器人被称作第一代机器人。

进入8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包括视觉传感器、非视觉传感器(力觉、触觉、接

近觉等)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机器人—有感觉的机器人。它能够获

得作业环境和作业对象的部分有关信息,进行一定的实时处理,引导机器人进行作业。

第二代机器人已进入了使用化,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代机器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比第二代机器人更加

完善的环境感知能力,而且还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

信息自主地进行工作。

1

二、机器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机器人的定义,国际上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统一标准。

综合各种定义,可将机器人理解为:机器人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可编程的自动机器,

根据所处的环境和作业需要,它具有至少一项或多项拟人功能,另外还可能程度不同地

具有某些环境感知能力(如视觉、力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语言功能乃至逻辑思

维、判断决策功能等,从而使它能在要求的环境中代替人进行作业。

机器人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1.机械本体

机器人的机械本体机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本体机构,它类似人的手臂

和手腕,配上各种手爪与末端操作器后可进行各种抓取动作和操作作业,工业机器人主

要采用这种结构。另一类为移动型本体结构,主要目的是实现移动功能,主要有轮式、

履带式、足腿式结构以及蛇行、蠕动、变形运动等机构。壁面爬行、水下推动等机构也

可归于这一类。

2.驱动伺服单元

机器人本体机械结构的动作是依靠关节机器人的关节驱动,而大多数机器人是基于

闭环控制原理进行的。伺服控制器的作用是使驱动单元驱动关节并带动负载超减少偏差

的方向动作。已被广泛应用的驱动方式有,液压伺服驱动、电机伺服驱动,近年来气动

伺服驱动技术也有一定进展。

3.计算机控制系统

各关节伺服驱动的指令值由主计算机计算后,在各采样周期给出。主计算机根据示

教点参考坐标的空间位置、方位及速度,通过运动学逆运算把数据转变为关节的指令值。

通常的机器人采用主计算机与关节驱动伺服计算机两级计算机控制,有时为了实现

智能控制,还需对包括视觉等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进行模式识别、问题求

解、任务规划、判断决策等,这时空间的示教点将由另一台计算机上级计算机根据传感

信号产生,形成三级计算

文档评论(0)

181****2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