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近代文学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五光十色,斑烂绚丽。近百年间政治文
化的日益革新
,社会制度的频繁更迭,意识形态的纷纭多变,使得20世纪的数代
学者在使用不同的
历史观、文学观及文学史观,对1840—1919年间中国近代文学的发
展历史予以观照、阐
释、评价时,显示出极为明显的理解差异。这些理解差异的存有,使
得20世纪中国中国
近代文学的研究,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
可分为四个时期:
20世纪前20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一时期。此20年间,中国
文学的发展正经
历着由古典向现代的艰难蜕变。对鸦片战争以来作家作品、思潮流派
孰短孰长的文学批
期的中国近代文学
研究。初期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与近代文学的发展同步实行,在成果
形式上,以传统的
序跋、评点、诗话、词话等文学批评方式为主。
关于龚自珍、宋诗派、桐城派、维新文学改良和五四文学革命等问题
的讨论,构成
了世纪初前20年文学研究的热点。
龚自珍学宗公羊,好杂家言,诗文chù@①诡连@②,危言警世,
为维新派思想
家、南社诗人所喜爱。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光绪间所谓
新学家者,大率人
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初读《定庵文集
》,若受电然。”维新派推尚龚氏,多从思想启蒙处立论;南氏诗人
推尚龚氏,则主要
追寻其歌哭无端的诗风。柳亚子称龚诗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注:
《柳亚子诗词选
·定庵有三别好诗……》。)南社流行学龚诗、集龚句的习尚。与维
新派、南社的推誉
相反,贬抑龚氏的也大有人在。张之洞认为二十年来,“都下经学讲
《公羊》,文章讲
龚定庵”,是社会纷乱的学术根源,(注:《太炎文录·说林下》。)
章太炎认为:“
自自珍之文贵,则文学涂地垂尽”。(注:《张文襄公诗集·学
术》。)褒扬贬抑,相
去可谓悬殊。
宋诗派与桐城派,是鸦片战争之后仍十分活跃并得到一定发展的传统
诗文流派。宋
诗派以杜、韩、苏、黄为诗学风范,力图以援学问入诗的努力,别辟
诗歌发展蹊径。桐
城派以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者自居,其清淡雅洁、言简有序的散文风
格,颇得有抒情言
志之好文人的青睐。进入20世纪后,梁启超倡导的诗界、文界、小
说戏曲界革命风头正
健。出于破旧立新的需要,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清代学术概
论》等论著中对宋
诗派,桐城派的复古摹古倾向提出批评。稍后的南社,提倡革命,思
振“唐音”,斥责
宋诗派中的同光体诗人多为清朝之罢官废吏,其诗多是涂饰章句,附
庸风雅,造为艰深
,以文浅陋之作。国学大师章太炎在《与人论文书》、《说林下》、
《辨诗》等多篇文
章中,对宋诗派、桐城派有所针砭。章氏谓宋诗派自曾国藩诵法西江
诸家,矜其奇诡,
天下鹜逐,古诗多诘诎不可诵,近体乃与杯@③谶辞相等。后期桐城
派视严复、林纾的
翻译,是替古文开疆辟域者,章氏认为实际上严复充其量是俯仰于桐
城派之道左,而未
趋其庭庑者;林纾较之严复,又等而下之。
在维新与革命派学者口诛笔伐之际,宋诗派、桐城派也预感到韶华将
逝,而匆忙为
自己作着总结。自1912年起,同光体的诗论家陈衍先后在《庸言》、
《东方杂志》、《
青鹤》上刊载《石遗室诗话》,除评品前代诗人外,主要揄扬同光体
诗,描述近代诗派
的发展过程,为同光体“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诗论张目。不
久又辑《近代诗钞
》二十四册,收入道光以迄民初三百七十位诗人的作品,多为近代各
种学古诗派之作,
与《饮冰室诗话》立意截然相反。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教授生
员为生路的桐城派
人物开始将桐城义法搬上大学讲台。1914年,姚永朴著《文学研究
法》,1912年,林纾
著《春觉斋论文》,不约而同地将桐城派只言片语的古文辞理论系统
化,力求存古文一
线于纷纭之中。
至五四新文学时期,宋诗派、桐城派作为旧文学的代表,受全面的讨
伐和批判。
《新青年》为阵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纷纷著文,
“桐城谬种,选学妖
孽”之类的称谓不胫而走。自此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在相关宋诗派、
桐城派的研究中
,一直是将二者作为新文学诞生的祭物和新诗及白话文的对立面看待
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水岭。而中国文学
由古典向现代
的转换,却是以20世纪初梁启超所倡导的诗、文、小说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