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7第七章 中国民歌系列 教学课件.pptxVIP

《艺术鉴赏》7第七章 中国民歌系列 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鉴赏

目录CONTENTS美术鉴赏A音乐鉴赏B舞蹈鉴赏C

第二部分音乐鉴赏PART02中国民歌系列中国民族乐器系列02戏曲和曲艺系列流行音乐系列电影音乐系列

第七章中国民歌系列1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教学,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2.培养热爱祖国各族民歌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2实践掌握学唱民歌《茉莉花》,感受它细腻、优美的音乐特色,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民歌的兴趣。

引入《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2]。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引入

一、民歌概述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其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民歌源于生活,对人民生活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短小精悍,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一)民歌的起源一、民歌概述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远古时代,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在和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的呐喊声以及劳动之余,愉快地回忆、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歌。鲁迅先生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这些“杭育杭育派”是最早的民歌作曲家。在人类生产力不断进化、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歌伴随历史的步伐,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生产劳动、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民歌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日渐发展、完善。

(二)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一、民歌概述无论在有文字还是无文字的民族中,作为一种即兴的口头艺术,民歌都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民歌伴随着人的一生:婴儿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为他唱“催眠曲”“摇篮曲”;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学唱各种童谣,之后是各种幼儿游戏歌、动物歌,儿童从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少年时期,孩子开始参与劳动,唱起“放牛歌”“割草歌”“盘歌”等;青年时期,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为他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歌唱领域,如劳动、爱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等。各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活动更离不开民歌:婚嫁活动中有各种婚嫁歌,如四川的“坐歌堂”、湖南的“伴嫁歌”、广西的“婚礼歌”等;亲人逝世后,亲朋后辈唱起了“丧歌”“孝歌”;各民族节庆时,更形成歌舞的高潮;等等。

(二)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一、民歌概述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处于社会最低层,他们终日劳累,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灿烂的文化,却过着牛马般的生活,政治上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民歌才能唱出心中的不平,表达对剥削者、统治者的反抗、愤懑。各地流传的《长工苦》《揽工调》《脚夫调》等都是对封建地主的血泪控诉。有的民歌则采取讽刺谩骂的方式或做委婉曲折的影射。统治者由怕生恨,视民歌为洪水猛兽,加以严禁。然而人民的口是封不住的,正如广西民歌中唱的“好笑多好笑多,好笑老爷禁山歌,锣鼓越敲声越响,山歌越禁歌越多”;宁夏民歌唱的“任凭你有遮天手,难封世上唱歌口,唱得海枯石头烂,唱得黄河水倒流”。在艰难的生活中,民歌唱出生活中种种不幸的遭遇,如繁重的劳动、贫困的生活、不幸的婚姻、家庭的离散;也唱出人民对爱情、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人民以歌声抒发感情,减轻心中的忧愁。正如四川巫山县一首山歌所唱:“想唱歌来想唱歌,人人说我是穷快乐。早上唱歌当不到饭,夜晚唱歌当不到油,唱个山歌解忧愁。”

(二)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一、民歌概述当今在中国被称为“半边天”的妇女,在旧社会却处于封建的政权和父权的压迫之下,宁夏的《媳妇受折磨》、四川的《妇女苦情多》《苦麻菜儿苦茵茵》等都是妇女在重压下的痛苦呻吟。可以说,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的忠实伴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土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