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振动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docxVIP

体外振动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体外振动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

?

江晓红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9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练。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通气状态,提高活动耐力,显著减轻临床症状。

关键词:振动排痰;呼吸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R563.1A2107-2306(2020)01-06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作为一种呈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1],是目前占据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的疾病。我国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成为城市第四位,农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护理,常常诱发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5.15岁。观察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74岁。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沟通障碍,不合作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做好皮肤、口腔护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治疗上给予抗炎、止咳、平喘、化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常规疾病治疗护理干预。同时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分的氧气吸入,每天吸入15小时以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具体方法:(1)先给予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调节频率为20cps,年老体弱者要适当降低频率,以防止不能耐受,肥胖者可适当增加频率。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坐、半坐、侧卧位均可。将排痰机叩击头在患者胸背部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反复振动叩击,每次15分钟,每天两次。叩击后指导患者进行数次深而慢的呼吸,在深吸气末屏气3~5秒,从胸腔进行爆发2~3次短促有力的有效咳嗽,将痰液排出。休息片刻之后指导患者练习呼吸功能锻炼。(2)呼吸功能锻炼。经综合文献资料与临床护理经验确定,呼吸功能锻炼内容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3]。患者住院后1~2天,肺功能较差,病情未得到很好控制,病情急重,可先进行深呼吸锻炼。即闭口用鼻吸气后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呼出的气流能使距口唇等高15~20cm的位置处的棉签上的棉絮随气流摆动为宜。要领为用鼻吸口呼,深吸细呼。吸气时尽量深吸,使气体充盈肺泡,呼气时用力吐气,使废气全部排出体外。呼吸比为2:1,即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吸气7~8次/分,呼气为每次4~6秒。每次练习15~20分钟,每日2次。待入院后2~3日病情好转逐渐稳定,肺功能有所改善,在体外振动排痰后在深呼吸的基础上配合腹式呼吸,根椐病情可选舒适体位,立、平卧或半卧位皆可。一手放胸部,一手放腹部,用鼻吸气,膈肌下降,腹部膨出,胸廓打开,手感腹部抬起,然后屏气4~5秒,若感觉憋闷不能耐受可缩短屏气时间。再缩唇经口慢慢呼气,腹肌收缩,膈肌上抬,手感腹部肌肉收缩,腹部凹陷。每日练习数次,每次15~20分钟。以不感疲劳为宜,可明显增加肺活量。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根据病情增加每分钟40~60步速度行走,根据病情、体力在行走过程中交替练习深呼吸及腹式呼吸。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在锻炼过程中逐渐适应腹式呼吸,并使之漸成为常态呼吸方式。

1.3评价项目入院治疗后第7天,对两组患者咳、痰、喘症状,肺部痰鸣音及呼吸音的变化进行评价;应用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评价患者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是被公认的评价患者运动耐力指标,并可作为评价患者次极限运动耐力及反映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定指标[4]。1级300米,2级300~374.9米,3级375~449.5米,4级450米。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3~4级心肺功能接

文档评论(0)

138****80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