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与认同:中国抗战地位的国际认同路径构建再思考.docxVIP

贡献与认同:中国抗战地位的国际认同路径构建再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贡献与认同

中国抗战地位的国际认同路径构建再思考

?

?

?

?

?

??

?

?

?

丁威洪富忠陈剑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摘要]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认同是既密切相关但又互有区别的两个问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自有其应有的国际地位。但是,受西方欧洲中心主义及自身原因的影响,中国抗战地位的国际认同与我们的自我认知仍具有较大差距。提升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认同,需要采取多重路径加强对中国战时国际地位的研究,唯有如此,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中国;抗战;国际地位;认同;构建

[中图分类号]A84[]A[]1001-8999(2015)06-0114-04

[收稿日期]

2015-07-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及其实践路径研究”(2015YBMK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威(1980-),男,河南焦作人,重庆理工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洪富忠(1977-),男,四川宜宾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研究;陈剑(1972-),男,重庆长寿人,重庆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争端,特别是欧战爆发以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更加彰显。“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2013年10月18日,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在美国《纽约时报》刊载题为《世界欠中国战争债有一伟大贡献被忽视》的文章,该文认为当今中国在希望亚洲保持和平的同时也坚定地表达对东海和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其中一个被人忽略的历史因素就是中国在二战期间对于盟国的重要贡献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全面承认,也没有转化为中国在这一区域的现实“政治资本”。这也再次证明中国抗战国际地位未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认可并非中国学者的一孔之见。本文旨在对中国抗战国际地位如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中国抗战史研究有所补益。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认同是相互联系而又侧重不同的两个方面。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更多是中国自身从内部研究和阐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国际认同则侧重于外部世界(本文主要指西方学界)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可程度;对中国抗战国际贡献的认可程度又与中国自身对中国抗战贡献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

抗战之初,中国独立抵抗日本侵略长达四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日本的牵制也大大缓解了苏联对两面作战的担忧以及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正是认识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作用,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在战时曾得到盟国领导人的高度赞扬。罗斯福曾认为,如果没有中国或者中国被打垮,日军就会抽调众多的兵团北上和南下,最终与德国在近东会师,最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当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处于不利境况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惊呼:“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1940年斯大林对派遣出任驻华顾问和蒋介石军事总顾问的崔可夫讲,苏联在华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中国困住日本,只有牵制住了日本,苏联在遭到德国进攻时才可能“避免两线作战”。事后也正如斯大林所言,中国的抗战牢牢地捆住了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盟国的领导人对中国的这一贡献也给予了较为客观和崇高的评价。

世人大多以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既然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战时主要盟国的领导人又给予较高的评价,上述评价也应代表西方社会的主流认同。如果我们深入考察一下自抗战至今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抗战国际地位的评价,就会发现上述认知带有一厢情愿的成分。从美、俄国(包括前苏联)、英等国的研究来看,其主流学界对于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与当时领导人的评价仍有较大的差距,即战时领袖评价高于主流学界评价。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内学界就注意到中国抗战必将对世界局势产生深刻影响。如一般书店就在1938年出版《中国抗战与美国》、《中国抗战与苏联》等系列丛书,译报图书部出版《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战》,这些著作大都以中国抗战对国际的影响和贡献为中心阐述。中国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有逐渐深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3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