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题课教学中的四多.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谈习题课教学中的“四多”

?

?

黄在中

摘要:习题课教学是对新课教学的巩固和深化。教学中重视习题课教学中的“四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求同思维能力。

关键词:习题课;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把训练的重心转移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到一题多问,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造成的学生那种单调、陈旧而保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综合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目前,大多数学生“沉游于茫茫的题海”,如何把他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首先教师应从选题入手,精选习题;其次是学生巧练习、多思考、善总结,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朝着许多个不同方向去探索多种可能性答案的思维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思考问题的多方向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思考、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倡导一题多解,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对强化学生“双基”和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的应用方法越多,技巧越高对解决新问题的可能性会越大。

例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8伏,R1消耗的电功率为3.6瓦;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伏,R2消耗的电功率为4.8瓦,求电源电压U和R0的大小。

解法一:当S1闭合,S2断开时,R0和R1组成串联电路,此时,R1两端的电压等于U-18伏,通过R1的电流等于18/R0

在求解时应注意,一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审题、解题、议题三个环节上指点方向、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其次要针对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错误思路,通过提问等形式把矛盾诱导出来,并及时启发学生将其澄清及纠正。

二、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纵连横,综合更多知识点,“解一个,带一片”,注重挖掘例题的潜在价值,增强其功用性,教学中不仅要使用它,更要重视开发它。

例2:空心铝球,重3.92牛顿,体积是0.5分米3,将此球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是上浮还是下沉?

若沿着原题发展顺序纵向拓展可问:

问题一:该铝球静止在水中受到多大的浮力?此时铝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大?

问题二:若使该球浸没水中应加多大竖直向下的力?沿着原题发展顺序横向推演可问:

问题三:一空心铝球的体积是0.5分米3,如果把该球浸没在水中,恰能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问该球所受浮力是多大?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问题四:要使体积是0.5分米3的空心铝球投入水中下沉,则空心体积最大应为多大?

经过这样的拓展后,涉及到的知识点增多、综合性增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课(堂)多“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巧妙利用“错误”,反向点拨学生的思维,不但能有效防止学生错误的再度发生,排除不当心理对知识掌握的干扰,而且可以为师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地设计有“误区”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上当”、“中计”,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幡然醒悟。在醒悟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思维的批判能力也随之而生了。

例2:质量为7.9千克的正方体铁块,静止放在面积为0.5米2的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ρ铁=7.9×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

一些学生根据题给的条件,直接代入压强公式求解,即p=F/S=mg/s=(7.9千克×10牛/千克)/0.5米2=158帕斯卡

这是错误的结果,问题在于没有弄清楚受力面积是否就是水平面积。此题受力面积题中没有直接给出,但是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先求出铁块的体积,再求出铁块的边长,从而求得受力面积。

例3:汽车在长100千米的公路上行驶,前5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20米/秒,后5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10米/秒,汽车在这100千米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些学生在求解本题时,直接将前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加,取其平均值作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教师通过平均速度定义分析说明其错误的原因。

通过分析错例、纠谬扶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公式和运用条件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思维能力。

四、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