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基础知识总结(建议收藏).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AN总线基础知识总结

一、CAN总线简介

1、CAN总线(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是由德国BOSCH(博世)公司在1986年为汽车

而设计的,它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只需两根线CAN_H和CAN_L。

2、隐性(逻辑1)与显性(逻辑0)的概念:

CAN总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际上传输的是CAN_H和CAN_L之间的电位差。CAN_H只能是高电平

(3.5V)或悬浮状态(2.5V),CAN_L只能是低电平(1.5V)或悬浮状态(2.5)V,当CAN_H和CAN_L都为2.5V

时,是隐性,表示逻辑1,当CAN_H为3.5V、CAN_L都为2.5V时,是显性,表示逻辑0。

表示隐性和显性逻辑的能力是CAN总线仲裁方法的基本先决条件,即所有节点都为隐性时,总线才处于

隐性状态;只要有一个节点发送了显性,总线就呈现为显性状态。

3、120Ω电阻:必须在总线的每一节点的CAN_H和CAN_L之间接一个120Ω左右的电阻,以避免出现

信号反射。

4、CAN技术规范CAN2.0A和CAN2.0B:

CAN2.0A只有标准帧(标识符(ID)有11位);CAN2.0B除了标准帧,还有扩展帧(标识符(ID)有29

位)。

5、CAN的国际标准ISO11898和ISO11519:

CAN协议经ISO标准化后有ISO11898和ISO11519两种标准,它们对于数据链路层的定义相同,但物理

层不同。

ISO11898是波特率为125kbps-1Mbps的CAN高速通信标准。

ISO11519是波特率为125kbps以下的CAN低速通信标准。

高速通信标准和低速通信标准的硬件规格也不一样,所以需要选用不同的收发器。在收发器的规格书上都

会注明高速通信用还是低速通信用,或者是符合ISO11898标准还是ISO11519标准。

6、CAN总线协议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要将CAN总线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必须制定上层的应用

协议。目前典型的应用协议有:SAEJ1939/ISO11783、CANOpen、

CANaerospace、DeviceNet、NMEA

2000等。

7、CAN总线的特点

报文传送中不包含目标地址,它是以全网广播为基础,各接收节点根据报文中反映数据性质的标识符过滤

报文,该收的收下,不该收的弃而不用。

1

CAN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信,高速、高抗干扰,而且能够检测出总线上的任何错误。其特点有:

①多主工作方式: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主动发送报文;在总线空闲时,所有的节点都可开始发送报文;

最先访问总线的节点可获得发送权;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时,依据报文的优先权而不是节点的优先权进

行总线访问控制。

②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当总线发生冲突时,高优先级报文可以不受影响地进行传输,保证了高优先

级报文的实时性要求;而低优先级的报文退出传输。

③具有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多种传输方式。

④远程数据请求:CAN总线可以通过发送“远程帧”请求其他节点的数据。

⑤高效的短帧结构。每个数据帧数据域最长为8字节,传送短报文时效率高。

⑥高可靠性:短帧传输时间短,受干扰概率低;每帧都有位填充、CRC校验等措施,保证了极低的出错

率;发送期间丢失仲裁或者由于出错而遭破坏的帧可自动重发。

⑦自动关闭:CAN总线可以判断出总线上错误的类型是暂时的数据错误(如外部噪声等)还是持续的数

据错误(如内部单元故障、驱动器故障、断线等)。当节点发生持续数据错误时,可自动关闭,脱离总

线。

⑧最多可挂110个节点。

8、CAN总线设备

CAN中继器、CAN网桥、CAN网关

功能:延长通信距离、将不同速度的网络连接到一起。

二、基本常识

1、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什么叫“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发送方的发送速率高于接收方的接收速率时,为避免由于过载造成的

数据丢失而采取的控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