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题材网剧的集体记忆构建研究.docxVIP

青春校园题材网剧的集体记忆构建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青春校园题材网剧的集体记忆构建研究

?

?

张鹏卢秋冶

摘要:近年来,青春校园题材网剧呈现出日益火爆的发展趋势。此类网剧常通过第一人称代入化、青春校园符号化、移情式共鸣、使用满足感获得和现代化参与方式等手法构造强体验感、交互式的集体记忆,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共鸣、自我的成长、压力的消减并实现价值观的引领,进而实现此类型网剧的口碑传播。未来,青春校园题材网剧中集体记忆的构建也必将呈现出更加注重“自己人效应”,关注社会效益以及“青春+”趋势等新时代特点。

关键词:青春校园;集体记忆;移情式共鸣;参与方式现代化;青春+

一、何种记忆

青春校园题材的网剧作为近年来网剧发展的流行趋势之一,其设定的背景环境和剧情的跌宕起伏都是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此类作品中,往往通过讲述与目标受众情感、审美相契合的青春校园故事,使得观众在观看剧目的同时,产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唤醒观众们的青春回忆,从而构建一场具有“集体性质”的记忆高潮,最终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

这种具有“集体性质”的记忆高潮,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将其命名为“集体记忆”。这一概念最初由莫里斯·哈布瓦赫(1)提出,其被定义为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青春校园题材的网剧正是将过去的青春记忆提取出来,根据现在的社会环境进行加工,通过网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如何记忆

(一)第一人称代入化

网剧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本质上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叙述视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集体记忆而言,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更能给观众代入感和真实感,引起共鸣,进而唤醒集体记忆。

以《最好的我们》为例,该剧以耿耿为第一视角,回忆了她和男主角余淮在高中三年的同桌时间里共同成长的故事。“我”就是故事主人公,由“我”来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同时也作为画外音,穿梭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渐渐铺开整个故事。[3]在第一集中,主人公“我”就发出了画外音:“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剧中的“我”就是回忆的载体,带着观众重历青春,用个人记忆唤醒集体记忆,更加真实地展现了80、90后的青春,唤醒集体记忆。[3]

(二)青春校园符号化

所谓符号,是指那些能够唤醒集体记忆的标志。每个年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些代表性事物,包含特定的音乐、场景、仪式等。这些元素带有时代的印记,在剧中出现时能够触发观众对以往生活的记忆,从而唤醒集体记忆。[3]

以《最好的我们》为例。第一集中,器材室中耿耿和余淮一起听了一首歌——周杰伦的《晴天》。周杰伦的这首《晴天》是在2003年发布的。第二十二集中,余淮竞赛失败,耿耿为他放了一首励志歌曲——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这首歌曲是2004年发行的。这些歌曲都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相贴合。同时剧中角色每天穿着的蓝白相间的宽大校服,军训、“一二·九”大合唱、话剧排练、物理竞赛、考试、每月一次的月考总结大会和教导主任永远训不完的话都是一代人真实的青春。这些元素都是唤醒集体记忆的重要符号元素。

(三)移情式共鸣

移情式共鸣与移情心理有着紧密的关联。瑞士心理學家C·G·荣格(2)曾指出,在催眠治疗法中,病人会将自己过去生活中对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心理咨询师身上。同样,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沉浸在剧情中,观众的情感也会随之转移到剧中角色的身上,觉得自己是和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1]移情心理实现了剧情与观众情感上的契合统一,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通而引发的共鸣则最终实现了心理认同感较强的集体记忆的构建。

例如《最好的我们》中,潘主任的讲课、训话等情节;余淮天真烂漫的笑容、桀骜不驯的投篮,和耿耿一桌时亲昵的小动作,让无数让观众们发出了“高中欠我们一个余淮”的呼喊。可见,通过移情心理,触发观众的记忆点,实现回忆的唤醒的意义所在。

(四)使用满足感的获得

使用满足感一词源于丹尼斯·麦奎尔(3)提出的使用与满足模式,即将观众不单纯的当做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而是有着特定需求的集体。郭庆光(4)提出,电视媒介提供给观众的“满足”主要有四个,即: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1]

以《最好的我们》为例,剧中潘主任回怼寻衅滋事的小混混金句频出让观众获得片刻的轻松感,实现心绪上的转换;耿耿与原生家庭、重组家庭之间的情感问题;贝塔、耿耿和简单三人小组的革命友谊……成为人们的谈论话题,满足自己日常人际交往的需求,使得观众从其中获得人际效用的满足感;选择“耿耿余淮”的宿命男主还是“耿耿星河”的暖男男二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对观众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进行了敲击与叩问,通过对剧中的人物进行自己的价值评价,对于剧情中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进行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也帮助观众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避免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和剧中角色同样的失误,即实现了自我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72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