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研究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研究分析

?

?

韩琳李明军

【摘要】文章对有关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已有研究的成果做一系列的梳理,归纳整理了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和校园欺凌行为的测量工具使用,以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前因变量(欺凌者的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与后果变量(包括对欺凌者的消极影响、对被欺凌者深远的伤害、对旁观者“不作为”的后果等)。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中小学高校中频繁出现欺凌、霸凌事件,需要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现阶段状态、判断方式、主客观原因和结果等多方面深入探究。

【关键词】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校园欺凌行为”成为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一个字眼,并且呈现出愈发恶劣的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中小学校园的人文环境,也给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结果较为繁杂并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将从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与测量、影响因素与后果变量、对策等角度,对已有研究的成果做一系列的梳理,探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及相应的对策。

一、校园欺凌行为概念与测量工具

1、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

我国学者姚建龙(2008)将校园欺凌行为定义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外校入侵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管理秩序的行为。”也有学者认为,校园欺凌表现为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从而使他人身心健康方面受到严重迫害。如若根据欺凌表现的运行方案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在早期的研究中,挪威学者奥威斯通过对瑞典、挪威等部分欧洲国家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探究,认为欺凌现象具有欺压性、人数碾压性、反复性等三种特点,且保持恶意循环,以言语威胁、行为打骂、身体侮辱等手段损害他人身心健康。当前状态下,绝大部分学者认同伦敦大学史密斯院士发布的关于欺凌行为的定义:属于独特的攻击性表现,通常发生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两方因力量悬殊而导致弱小方受到牵制和攻击的一种表现,一般表现为强大力量对弱小力量的欺凌及以多欺少行为。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研究者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理解逐步深化,其趋势可以表述为,由强调可观测的外化指标到强调发生该行为的内在心理本质属性转变,而这也更为接近校园欺凌行为的核心本质。

2、校园欺凌行为的测量工具

为深入了解校园欺凌行为,评估现状水平、探究原因,并进一步采取措施,研究者以不同的校园欺凌行为概念为基础,构建和开发了不同的校园欺凌行为测评工具。总的来看,主要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类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访谈等形式,更多在了解校园欺凌行为对中小学生影响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量表测验是研究校园欺凌行为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PISA-2015是国内外研究者对校园欺凌行为测评的主要定量研究工具之一。PISA-2015界定了三种类型的校园欺凌行为,包括肢体型(如推搡、拳打、脚踢)、言语型(如辱骂、讥讽)这些直接的欺凌行为,也包括关系型(如忽视、排斥、流言)等具有社会排外特征的欺凌行为。PISA-2015共包含六个题项,具体包括“其他同学故意孤立排斥我”、“其他同学对我进行嘲笑讥讽”、“我被其他同学威胁”、“其他同学拿走或故意损毁属于我的私人财物”、“我被其他学生击打推搡”、“其他学生散布关于我的流言蜚语”等问题。该量表从受欺凌者的视角让学生报告近一年来每种欺凌事件发生的频率(没有或几乎没有赋值为1,一年数次赋值为2,一月数次赋值为3,一周一次或更多赋值为4),来评估学生感知的遭受校园欺凌的水平,经过信度检验,欺凌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82,相关结果展示,该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能够较好地反映个体的校园欺凌行为状态。《我国15岁在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基于PISA-2015我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效防治机制构建——基于2015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测量数据的分析》等文章都对该量表有所应用。

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我国马欣阳、谢颖等人设计了中文版的欺负行为问卷,对彼得·史密斯1990年修订的初等和第二版的欺负行为问卷进行了修订。调查问卷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欺负与被欺负、朋友与态度。各因素的总得分越高,欺负程度越高。这为欺凌行为的测量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

部分学者进一步探究了学生接受和进行欺凌间的关联。2008年,邹泓、蒋索进行同伴关系数据表的修订,其对学生和同学交往途中的心理变化进行探究。此问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20项介绍了接受同伴的数据,21-30项为害怕同伴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的数据。调查通过以满分四分进行评价:1分对应完全不一致、2分对应不完全一致、3分对应一致、4分对應完全一致。除1项、3项、7项、11项、17项外,其余项目需反算。完成问卷后对分数进行综合,分数越高,其接受同伴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