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

郭懿萌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纷繁复杂,碎片化新闻成为主流,人们的注意力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传统深度报道面临巨大困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报道进行分析,认为传统媒体要积极完善深度报道部门,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促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资源融合互补,以提升深度报道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深度报道;碎片化阅读;新闻故事

:G210:A:1672-8122(2019)11-0028-04

一、研究概念的界定

从历史角度看,深度报道最初特指解释性报道,后来在深度报道实践中又增加了调查性报道等其他形式,并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新闻理念[1]。这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方式包括了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问题性报道、思辨性新闻、复活性新闻、开拓性新闻、精确新闻、大特写等一系列报道[2]。在CNKI数据库中,丁柏铨对深度报道的定义引用率最高,其认为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包括因果分析)、解释或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3]。笔者认为,深度报道是一个相对于新闻消息与通讯稿,在背景、人物、预测方面更为全面、深刻的报道形式。

对于新媒体,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选取较为权威的组织和学者的定义来辨析新媒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新媒体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由此可知,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宽泛的概念,包括我们使用的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中,所有人都是传播者。

二、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浪潮改变了受众阅读和接受新闻的方式,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受到重创。2014年开始,《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的深度报道部门先后被撤销,引起了媒体行业对于深度报道的价值与现存问题的讨论。

(一)深度报道时效性差,易错过最佳发布时机

据《2017年度社会热点事件传播特点分析》显示(如图1所示),2017年社会热点事件的活跃周期基本在1周以内,活跃周期在1~3天内的事件较多,受众关注度在舆情爆发后快速回落。2018年7月5日普吉岛沉船事件出现后,《南方周末》的微信公众号在7月7日发布了一篇人物新闻报道,在7月12日才推出了“‘凤凰号危途|普吉沉船事故全记录”的深度报道。《冰点》的微信公众号在7月18日推出了“普吉岛救人游客:我经历的不是‘中国版泰坦尼克号”的深度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热点新闻关注持续时间短,对消息要求速度快,目不暇接的社会热点新闻更是挑战着传统媒体。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在热点新闻出现时,媒体会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新闻时效性的争夺上,而深度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报道消耗的时间长、人力物力多,无法与短新闻竞争,在受众的关注度上具有先天劣势。同时,由于受众对于热点新闻的关注时间逐渐缩短,給予事件进行报道的时间减少,对于深度报道中记者和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深度报道风格严肃、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大众读者

《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8》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下,被自媒体广泛应用的幽默式文字表达,已经使用户在内容消费时建立起了新的审美习惯。66.9%的女性读者与49.1%的男性读者偏好幽默文风胜过冷静认真的传统文风。

微博、微信中的自媒体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娱乐化倾向,使用户在不断涵化过程中更加期待幽默文风。受众喜好的改变使严肃类深度报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较难获得新的年轻读者群体。同时媒体未能及时转变报道语态,也是其失去大众读者的原因之一。如国内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APP中的深度报道依旧以图文为主,偶尔有短视频出现。深度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其无法适应如今新媒体媒介融合的环境。

(三)网络原住民习惯碎片化阅读,深度报道地位下降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9.6%。10~39岁的网民占总数的67.8%,其中20~29岁的用户占比最高,为26.8%。如今网络原住民已经成为网络产品消费的主体。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网络原住民对于篇幅较长的深度报道兴趣较低。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使用“腾讯问卷”小程序制作了一份电子问卷,希望了解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在2018年9月17日~9月26日期间,笔者通过人工转发的方式在微信、QQ等平台分发问卷(如图2所示)。在回收的517份问卷中,表示自己会选择感兴趣的深度报道进行阅读的人最多,占受访者总人数的63.6%,这些受访者阅读时会根据篇幅衡量是否完整阅读。只有不到三成人对题材吸引自己的深度报道持“喜欢,一般会完整读完”的

文档评论(0)

183****9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