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第9窟壁画艺术风格分析.docxVIP

柏孜克里克第9窟壁画艺术风格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柏孜克里克第9窟壁画艺术风格分析

?

?

李云高婷

摘要: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壁画内容丰富,是选取多种壁画题材绘制而成的。文章对整个洞窟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洞窟壁画题材,从造型和技法上剖析后甬道两壁上的菩萨造像、前室、左右甬道的千佛以及券顶的宝相花纹,判定第9窟的壁画艺术风格是中原文化艺术与高昌回鹘文化艺术相融合后,继而本土化的回鹘风格。

关键词:柏孜克里克第9窟;壁画;艺术风格

一、柏孜克里克第9窟壁画现状

柏孜克里克石窟作为高昌回鹘佛教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规模较大,壁画内容丰富。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格威德尔编号第1窟)①,排列在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北面(面对木头沟),洞窟前有独立的小院平台,门是后人为了保护窟内壁画所建的铁门,为了稳固,人们在门的上方重新用泥块做了修补(图1)。

第9窟属于中心柱窟,中心柱四壁皆有塑像(已毁),残存佛背光,正壁台座的正面绘“鹿野苑初转法轮”图像,台座右侧绘比丘尼供养人图像,台座左侧绘世俗供养人。洞窟从前室至甬道的内外壁皆绘千佛图像。后甬道内壁中间塑尊像,尊像两侧绘闻法菩萨图像,上方绘有菩提树。后甬道外壁两端开龛,龛中塑像已毁,左右两侧均绘有闻法菩萨像。两龛之间大面积的墙上绘有闻法菩萨群像。全窟券顶绘有宝相花纹,虽残损严重,但从残留图像来看,其花型饱满、色彩艳丽,极为精美。

二、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壁画造像内容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壁画从造像内容上看,可分为两个大的系统,分别为前室及左右甬道、后室及后甬道。划分依据有两点:第一,前室及左右甬道的侧壁全都绘制塔中坐佛,而后甬道绘制菩萨群像,题材前后不同;第二,中心柱正壁塑主尊,与后甬道所塑尊像各自组成不同礼拜信仰。第9窟壁画题材丰富,均围绕两大系统进行绘制。

第9窟壁画保存相对完整。前室的右侧,上下排列7排塔中坐佛,坐佛最下面一排仿砖型图,顶上一排颜色偏深,造型和下面的六排相同。前室左侧残存4排7组塔中坐佛。中心柱正壁主尊残损,但从现存残损的形象来看,大致可看出该主尊为坐佛,对照台座正壁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图像,判定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台座右侧,绘有三位世俗供养人像及一个引导比丘像,从颜料残存的痕迹看,应有榜题表明其身份。队列前下方绘有儿童供养人像。台座左侧,绘有三身比丘,前面一身比丘像形体高大,双手托举盛满香花的供盘,旁有榜题“法师阇梨之像香花供养”。后面两身形体矮小,双手合十供养,亦有榜题。此设计体现出三者不同的身份等级。

右甬道的外壁均绘千佛,且配有回鹘文或汉文榜题,现存上下排列7排,横向15组千佛。内侧壁即中心柱右壁尊像残损,但尊像的背光保存尚好,背光由火焰纹、卷草纹、花卉等绘制而成。尊像的周围绘有竖5排、横6排千佛,这些台座也几乎被损毁,台座的正壁最下方壁画残留有一跪姿人物的腿。

左甬道的外壁均绘有千佛,排列与右甬道外壁一致,为横向15组,竖7排,但现只残存竖5排,横3排。甬道内壁塑有尊像,现已残损,根据残存的头光,可判断出尊像为坐佛。台座正壁残存图像有边栏,题材不详,左右边栏各绘有供养人。台座的右侧绘有两身比丘图像,台座的左侧现存图像较为清晰,上部有花纹装饰,下部绘两身比丘供养人,并有孩童面朝第一身比丘跪拜。

后甬道的内外壁均绘有菩萨像,甬道的內壁与外侧壁相对的佛龛里,有佛塑像底座,塑像已经毁坏。外壁左右两侧开龛,龛内尊像已毁,佛龛的两侧画着5行闻法菩萨,与拱顶的下部帷幔装饰边相连接,其中佛龛的右侧壁画被格伦威德尔在1906年的考察中切下并带回柏林②。两龛中间绘有7排菩萨造像,每排8身,现残存40身,皆有头光,菩萨神态各异、仪容端庄、神情静穆,头束高髻,但发式不同,表现为黑发或红发,或卷曲披肩,或盘发编辫,辫上还有装饰物。其戴有华丽的冠饰,上束鬓珠或花蔓冠,头后披巾或飘带,宝冠各异。菩萨造像体态丰满,上身半裸,下着锦裙,披帛,配项圈、璎珞、腕镯、臂钏③,风姿绰约,雍容俊雅。每排人像四四相对,皆看向中间,似乎面向内壁尊像,在聆听法会。后甬道的内壁塑像已毁,残存背光,背光为向四周散发的条纹状身光,花卉、卷草纹依次排列绘制,从残存尊像可看出是一身坐佛,其周围均绘有菩萨造像,右侧为竖4排、横3排,左侧为竖3排、横4排。

第9窟券顶绘制的壁画,虽大面积脱落,但从券顶各边角的残存及后室券顶保存较好的壁画图像来看,券顶均为宝相花纹。在券顶宝相花纹与外壁的图像之间绘有精美的垂幔纹,起到装饰及分隔券顶和侧壁的作用。

三、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壁画艺术风格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壁画内容丰富,是典型的中原文化艺术风格与高昌回鹘文化艺术风格的融合,在高昌发展后继而转变为高昌回鹘化的艺术风格。此风格体现在窟内多种壁画的造型、技法、设色上。如侧壁的千佛图像,其佛塔塔身与屋脊两端的鸱吻与唐代中原的木质阁楼较为相似,正壁台座右侧的女性供养人头戴高冠,脚穿

文档评论(0)

天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