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正中横纹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35例.docx

下腹正中横纹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35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下腹正中横纹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35例

?

?

R726.5A1672-5085(2010)28-0175-02

【摘要】经下腹正中皮肤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简化手术步骤,可同时探查对侧疝,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疤痕小、美观,易于开展运用,符合美容、微创理念。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儿童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下腹正中横纹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双侧腹股沟斜疝患者35例,男32例,女3例;患儿年龄:最小7月,最大8岁;小于1岁者10例,1-2岁者17例,2-5岁者6例,大于5岁者2例。术前怀疑有潜在对侧疝的5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经下腹横纹正中切口探查对侧,证实4例为双侧腹股沟斜疝。

1.2手术方法

1.2.1麻醉

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前给予镇静剂及山莨菪碱。

1.2.2手术过程

取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一横指处的皮肤横纹切口(平行于内环),长约1.5-2.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小拉钩将切口拉向一侧外环口处,找到并提起精索,钝性分离提睾肌(女性为子宫圆韧带),在精索(子宫圆韧带)内前方找到疝囊,切开疝囊,若有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将疝囊向内环口处完整剥离至腹膜外脂肪,注意保护精索及输精管,予丝线结扎一道,再“8”字贯穿缝扎,距结扎线约0.5cm处离断疝囊,疝囊断面及精索创面彻底止血,阴囊外侧牵拉睾丸使精索复位,再探查内环口,内环口较大者予缝合修补1-2针至能通过小指尖部。同法将切口拉向另一侧做对侧操作,高位结扎对侧疝囊,缝合切口。

1.2.3手术后处理术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术后6h麻醉清醒后正常饮食。观察阴囊水肿及血肿情况,有无切口感染,减少术后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嘱避免剧烈活动,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哭闹等。

2结果

本组35例患儿,手术时间大约为25-50min,术后患儿疼痛轻,部分有阴囊水肿,多于术后72h后开始消退,全部治愈。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2-3d,6-7d拆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全部随诊,无1例复发,切口明显无瘢痕,大多如细线状且与皮纹一致,无睾丸萎缩及发育异常。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先天性发育异常,外科手术是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治疗方法,6月大以后患儿一般难以自愈,应尽早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生是由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所致,通常不需要修补术,只需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1]。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众多,目前流行下腹横纹小切口外环途径疝囊高位结扎术。此法有以下优点:(1)手术创伤小,组织损伤轻,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关系。(2)缩短手术时间。(3)方法简单易掌握。(4)符合外形美观要求。(5)对单侧腹股沟疝怀疑有对侧疝者,采用经下腹正中横纹单一切口手术,可同时探查对侧。

注意事项:(1)术者应熟练掌握小儿斜疝局部解剖及手术特点,具有较熟练的经外环途径处理单侧疝经验,我们一般采用弯头较窄的小拉钩牵拉,手术中只要向一侧游离后找到外环口,即将切口拉向外环处,其他步骤同经外环入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2)避免膀胱损伤。术前一定要嘱患儿排空膀胱,术中切口下方分离白线后,向两侧外环牵拉,分离腹膜外脂肪时若有松弛的疝囊后壁贴近膀胱,只需将膀胱向下推离即可分离,不能确定疝囊时可插导尿管鉴别。(3)疝囊的处理。寻找疝囊时应在精索(子宫圆韧带)的内前方,疝囊呈银白色,分开提睾肌后即可找到,打开疝囊后可用钝头血管钳向近端探入腹腔而证实。此外,输精管紧贴于疝囊后壁,术中亦可作为疝囊的标志。分离疝囊时尽量不要分破,保持疝囊的完整剥离,同时注意辨别、保护输精管,避免损伤。结扎疝囊的部位应在疝囊颈,在疝囊颈处可见腹膜增厚及腹膜外脂肪,可作为高位结扎的标志,术中完整剥离疝囊后可钳夹疝囊颈,尽量往上提,再次确认疝囊剥离到位后,行疝囊高位结扎加“8”字缝扎。残端疝囊一般充分止血后,任其回缩阴囊内,可减少阴囊水肿。(4)操作轻柔。(5)避免医源性隐睾。(6)对年龄稍大、病史长、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而致内环口过大者,在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后,应尤其注意内环口的修补,防止术后复发[2]。(7)对于10岁以上小儿,采用下腹正中横纹切口,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所以不适合采用此种切口。

采用下腹正中横纹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切口疤痕小、美观,手术操作简化,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降低患儿住院费用,易于推广应用。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寻疝囊方法要正确,疝囊必须完整剥离到位,真正做到高位结扎。

参考文献

[1]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13-519.

[2]刘小仕,朱跃伟,伍贤能,等.微小横切口治疗

文档评论(0)

135****3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