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浅析中国文化背景下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
?
?
?
?
?
??
?
?
?
王晓松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有关老年人幸福感的问题日益关注。本文在一些有关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化对老年人幸福感所带来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包括: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中庸的思维方式、避免盲目乐观与正向利用防御性悲观、“学无止境”的心态;消极影响包括:“财富悖论”现象、自我价值感缺失、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放弃自我的牺牲精神、幸福感基于对未来的虚无想象。
关键词:中国文化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
中国自进入上世纪末以来,经济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单一的物质指标已经不再能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人们生活幸福的最佳标准。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幸福感问题也日益关注。中国的历史悠久,在心理学方面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幸福感问题,对于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幸福感的有关理论
在《心理学大词典》上对“幸福”一词并没有一个完整精确的定义。Waterman(1993)曾说过,幸福感是“每个人都知道其含义,但却无人能够精确定义”的词语。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才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关注“幸福感”,理论上还没有足够成熟;另一方面“幸福感”本身包含了太多内容,且主观体验的意识层面占到了绝对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难以定义。
1.1需求满足理论
关于幸福的研究起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着重过程,关注幸福感的本质和涵义。马斯洛(1908-1970)把人类需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沿着生物系谱上升的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一是随生物的进化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为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1]。同时他指出:不同需要的满足作用不同,高级需要的满足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更多的靠个人的努力和积极的态度,更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幸福感。
1.2AlanCarr的幸福感理论
AlanCarr(2002)在他所著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中把幸福感划分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生活质量和总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是指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潜能的实现;社会幸福感是指由于个人能乐观自信地完成自己对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沟通的功能而表现出的积极状态;生活质量是一个比主观幸福感宽泛得多的,涵盖多个范畴的复杂概念,它包括健康状态、安排日常生活的能力、工作角色状态、追求业余兴趣的可能机会、在亲戚朋友中的社会功能、享受健康医疗资源的机会、生活水平和一般福利。这三者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联又相区别。换言之,主观幸福感包含了上述种种关于幸福的定义[2]。
1.3自我导向与他人关联的幸福感理论
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者们把幸福感区分为两种类型:自我导向的幸福感和他人关联的幸福感。自我导向的幸福感强调幸福的获得完全在于个体自身,幸福的增长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实现有关;他人关联的幸福感则强调个体真正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他人(或社会),他人(或社会)为个体能力的实现带来了意义感,增加了个体幸福的意义感。自我导向的幸福强调幸福感的获得完全在于自我需要的满足,幸福感的增长与个体相关刺激或资源的获得有关;他人关联的幸福则强调幸福感的获得还在于个体为他人(或社会)所带来的改善,幸福的意义成分的获得来自于个体的付出和给予。
1.4幸福能力观
幸福因人而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往往并不是产生幸福的条件,而是一种体验幸福的能力。TalBen-Shahar曾在媒体质疑他对幸福的理解力时回答:幸福不是一种“经验”,而是一种“能力”,它取决于个人能掌握的心理力量。“这种积极的心理力量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潜能,是可以学习和练习的”[3]。这种产生积极情绪的心理力量首先是以人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而另一要素则是必须有获取幸福的心向。就是主体积极地把外部的信息与追求幸福的信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4]。
2.中国文化背景下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积极因素
2.1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
集体主义文化带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相对丰富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社会支持。老年人的社会关系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好的老年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愉快、高兴、爱等积极的情绪,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心理幸福感[5]。人际关系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老年人通过广交朋友,形成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6];另一方面,老年人在良好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提高了活力和生命热情,增加了爱心与利他行为,从而获得了高的幸福感[7]。中国的老年人大多注重家庭,与子女关系亲密。一方面,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提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