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智媒时代建设性新闻的价值理性与本土化实践路径研究
?
?
?
?
?
??
?
?
?
【摘要】建设性新闻的提出是智媒时代新闻从业者应对新闻业发展普遍困境的一种积极努力,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并被广泛实践,被视为是是智媒时代新闻界应对传统主流新闻实践中“负面偏向”的又一次反思,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学术概念和具有较高关注度的新闻运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本位思想为依据,在人工智能和社会化媒介环境下分析了建设性新闻的生成逻辑、价值理性和实践路径,采用“理论研究-比较分析-路径探索”的技术路线,提炼出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可实施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马克思新闻观、本土化
新闻业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报道真实,突破简单的信息传播,规避新闻伦理失范,提升新闻业的社会价值。监督社会、预警风险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体现,新闻工作者对社会中负面问题的报道可以对公众起到一定地预警作用。但长时间、高频度的强调负面新闻,受众心理受到影响,新闻反而成为受众逃避的对象,“新闻回避”由此产生。另一方面,传统的新闻媒体对事实的报道还是基于对眼前现实的真实呈现,忽视了某些新闻事件本身充满着消极的负面影响,经由报道后可能产生媒介伦理与新闻回避等多重问题,受众也会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基模。
一、智媒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建设性新闻的提出
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界,被认为2008年最早出现于丹麦,并逐渐引起了新闻界、学界和教育界的关注。建设性新闻运动是新闻界对传统主流新闻实践中“负面偏向”的又一次反思,同时也是对新闻业参与社会治理的又一次积极尝试。2016年,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将建设性新闻学纳入新闻学专业课程。2018年,新闻传播领域英文学术期刊《新闻实践》(JournalismPractice)同期刊登多篇以建设性新闻为主题的论文。2019年,另一本英文学术期刊《新闻学》(Journalism)也以专辑的形式对建设性新闻进行讨论。同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主办了主题为“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的国际学术论坛,共同讨论新闻的“建设性”问题。总体来说,建设性新闻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学术概念和具有较高关注度的新闻运动。
建设性新闻运动被视为是新闻业应对现实挑战的一次努力。传统西方新闻媒体一般通过“冲突性”报道来实现其所推崇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但这类报道大多存在文化和政治偏见,通常也更为负面,较易引发公众焦虑。互联网传播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强化网民的个人兴趣和需求,各类虚拟社区的成长及其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连接缩短了个体之间的社会距离,传统的传播模式快速被新的传播模式取代,消解了新闻记者作为信息控制者和“把关人”的权威。总体上来讲,在当今快速变革的新媒介时代,如何赢得公众信任并塑造自身价值,是新闻业面临的挑战也是重要机遇。多项研究表明,侧重问题解决或更加正面的新闻报道更能够带给受众更为积极的心理感受,甚至能够引发受众更多亲近社会的行为,却并不会影响其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
事实上,建设性新闻并不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理念,新闻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多次提出如“行动新闻”、“和平新闻”、“公民新闻”、“公共新闻”、“方案新闻”、“恢复性叙事”、等强调积极性、参与性和社会使命的新闻报道理念并付诸具体的新闻实践运动,但这些理念或运动并没有像建设性新闻一样引起新闻业和新闻学界如此热烈的关注。但不得不提出的是,建设性新闻正是这些新闻报道理念在新的传播语境下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对比了建设性新闻与其他相关新闻报道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建设性新闻的概念相对来说边界较为模糊,但涵盖的内容范畴更为宽泛、概念更具统摄力、更贴近现实、在实践上反而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2.建设性新闻的主要特征
基于各国的诸多建设性新闻报道案例的实践和广泛的理论研讨,其价值核心的讨论已经日渐清晰。
倾向将“冲突性”聚焦于问题解决。建设性新闻关注的是问题解决所要面对的关键困境,采用更具建设性的“循环提问”与“反思性提问”来发现新闻事件所处的语境,挖掘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助于提供“问题解决导向”的报道框架。
第二,主动“去极化”。西方新闻机构往往服务和迎合不同立场的受众群体,新闻内容缺乏包容性和多样性,甚至为了立场而牺牲真实性。这对公共社会和新闻业的伤害日益加深。建设性新闻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并试图通过摆脱传统报道形式中常用的二元对立模式,为不同立场甚至是对立的各方提供发声渠道,来促进公共讨论的产生,进而调和新闻事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
第三,赋权于民,实现协同创新。建设性新闻的一个愿景是通过新闻报道来支撑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力。一方面,持续不断地广泛了解人们关心的社会议题,并且积极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高尔夫差点系统会员入会申请书.doc
- 江苏国泰(002091)公司2023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2024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药物分析(3)参考答案.docx
- DB11T 383-202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ocx
- 总体国家安全观授课.pptx VIP
- 一种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pdf VIP
- DB11T 1832.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部分:防水工程.docx
- 普外科麻醉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有效率QCC品管圈成果汇报书.docx
- 海信BCD-203FH电冰箱使用说明书.pdf
- 哈工大尹海洁社会统计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