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docx

台湾泥鳅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台湾泥鳅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

?

孙冲孙翰昌

摘要:该文选择2~3龄台湾泥鳅作为亲鱼,背部肌肉注射DOM和HCG催情药物进行催产,采用流水孵化法进行孵化,并将鱼苗移入育苗池进行培育。结果显示,经技术优化,台湾泥鳅孵化率90.7%以上;采用蛋黄浆、豆浆、蛋白质作为开口饵料其幼苗平均成活率为88.2%,其中蛋黄浆成活率最高,达91.0%。

关键词: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孵化;苗种培育

Q966A1007-7731(2018)01-0080-02

台湾泥鳅(Paramisgumusdabryanusssp.),属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具有降脂降压功效,既可食用也可入药,被誉为“水中人参”[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年年攀升,市场价格连年上升,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人们捕捞力度的加大和农药及工业污染的增加,天然泥鳅资源急剧减少,促进了人工养殖泥鳅事业的发展,目前已有相关台湾泥鳅人工繁殖的报道[1-4]。本文通过流水孵化法孵化苗种并选择3种不同饲料作饵料喂养鱼苗,探讨了不同饵料对台湾泥鳅成活率的影响,旨在探索出一种适合台湾泥鳅人工养殖的饲料,为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于2016年在台湾泥鳅繁殖旺季的6—8月进行,试验地点为重庆文理学院实验室。试验用鱼于重庆市永川区台湾泥鳅养殖场内采集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生活力强的个体,并按雌雄比例1:2比例选择适合催产的泥鳅暂养,准备下一步催产。实验选用饵料为:蛋黄浆、豆浆、蛋白质。鸡蛋、豆浆、蛋白質等购自零售店。

1.2人工催产下午6时,台湾泥鳅达到性成熟时注射DOM和HCG催产素。雌鳅剂量为DOM0.05mg/g+HCG4IU/g,雄鳅剂量减半[5]。注射时每尾加0.1~0.2mL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进行背部肌肉注射。泥鳅个体小,活动灵敏,不容易控制。故注射时,需用毛巾将台湾泥鳅包住,掀开毛巾的一角,使台湾泥鳅的背部露出。一只手轻轻握住盖着毛巾的台湾泥鳅,使针管与鱼体呈30°的角度,针头朝头部方向进针0.2cm左右注射背鳍前方的肌肉。将注射后的亲鳅按1∶2比例放入准备好的器皿中,放入制氧机。第2天中午12时去观察台湾泥鳅产卵情况。将产卵后的台湾泥鳅和鱼卵分开,并轻轻摇晃盛台湾泥鳅的器皿使之混匀。用玻璃瓶取一部分水,计算水的体积和台湾泥鳅卵数,进而估算出总的出卵数。

1.3孵化鱼卵计数后放回原器皿并充氧进行孵化,3d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苗。3d后,卵黄囊全部消失,鱼苗转靠外源性营养,此时可将鱼苗移入鱼苗池进行培育。实验随机选择3组(每组1000鱼卵)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孵化,计算孵化率。

1.4幼苗培育实验分A、B、C3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箱放鱼30尾,暂养1d后开始试验。分别投喂蛋黄、豆浆、蛋白质饲料。试验时间为2016年6月27日至2016年7月2日,共7d。每天8—9时和17—18时各投喂1次,投喂量以略有剩余为度。每天下午同时换水,每次换水量约为总水量的1/4~1/3,水温温差不超过1℃[6]。每天对各个试验组进行观察,记录台湾泥鳅每天的死亡数量。统计仔鱼的平均成活率。

2结果与分析

2.1种鳅产卵统计统计亲鱼体重并注射催产素,注意在给亲鱼注射时应保证鱼不会受伤。用3个催化桶,每个桶雌鳅5尾,雄鳅10尾,合计雌鳅15尾,雄鳅30尾,于15~17h后分别产卵量1.62万粒、1.67万粒、1.58万粒,合计4.85万粒。产卵量统计见表1,亲鳅平均体重与产卵量成正比,与张家宏等研究结果相近[7]。

2.2台湾泥鳅卵的孵化统计每组孵化桶1000粒台湾泥鳅卵,刚产出卵呈姜黄色,卵粒饱满,遇水后逐渐膨胀,同时产生微弱粘性,3~5粒或10多粒粘成团。用空调控制孵化室温度在24℃,期间增氧机充氧,流水孵化,受精鱼卵每天用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5min,杜绝了水霉滋生,至72h左右,统计孵化率,孵化率分别为88.0%、89.0%、91.0%,平均孵化率在90.7%,见表2。同时鱼卵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温24℃,期间充氧、流水孵化法孵化率较高,平均孵化率为93.0%,与晏有水等研究结果相似[8]。

2.3幼苗培育及成活率统计每组选择200尾幼苗在孵化槽中培育,培育水温为18~26℃刚孵出的仔鱼身体细长而透明,全长6~10mm腹部带有长袋形卵黄囊而呈淡黄色,2d后可作间歇性地上下窜游。3d后大量幼苗开始平游,十分活跃。第3天开始投分别喂少量蛋黄浆、豆浆、蛋白质饲料。第7天鱼苗身体全部变黑,游动速度快。这时用轮虫投喂,每天一遍。培育期间,槽中始终有活水交换,气泵增氧。每天虹吸排底污1次。连续观察14d,记录幼苗死亡情况及成活率统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