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ocx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

?

王洪波

摘要: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感性形象思维到理性逻辑思维的转化过程中,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认知结构正在搭建,对外界的感知更多地加入了自我理性思考,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快速增长,对于自己和周边环境、社区和国家的关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因此,在这一时期推进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具有良好的条件。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既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又是应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本文对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政治教学;公民意识;问题;方法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民意识教学方法重灌输轻实践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知识体系和形成情感价值观。与传统的自然科学教育不同,公民意识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处理自己与社会、国家关系时所坚持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很难用可以计量的分数衡量,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仅仅靠传统灌输的方法是不足的,更需要在行动中促进公民意识的形成。当前,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虽然课堂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相比有很大改进,但是实践性依然不足。

调查显示,当前的初中生公民参与意识水平较低,当问及“班级改选班委,没给你投票机会,你会怎么办”时,16%的学生选择“管他去,爱选谁选谁”,10%的学生选择“不让我投票,以后别指望我服从班级管理”,38%的学生选择“感觉被别人忽视,很失落”,36%的学生选择了“向班主任反映,争取自己的投票权”;当问及“你主动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吗”,62%和22%的被调查者选择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只有16%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参加。初中生这种低水平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当前政治课教学轻实践不无关系。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缺乏实际行动践行阻碍了初中生公民意识外化为行为,最终削弱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

2.公民意识教育目标体系不平衡

教育目标体系是学校开设课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目标体系,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掺杂在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中,教育目标体系可参考公民德育目标体系。然而在参考德育目标体系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价值取向方面政治化、理想化倾向较严重。德育目标在价值取向上更注重政治态度、政治意识的培养,在目标要求上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在理论上学得知识外,在情感上无法引起共鸣,自然无法在实际行为中有所体现。其次,目标要求方面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追求自身自主发展和多样性的需求,教育对象的心理、思想、品德的发展又随着个体身心的成长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我国目前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年龄、思想、心理的阶段差异,以相似的标准要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最后,内容方面重责任、义务意识培养而忽略权利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教育是以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核心的教育,而具体教学中,教育者偏重于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而没有注意到切实地行使权利才能更好地履行义务。对于政治意识培养等教育任务,教师自身公民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效果。然而据笔者半年的在校实习观察和对政治课教师的访谈发现,政治课教师的公民素养与其他科目教师并无多少差别,个别教师坦诚自己的公民意识缺乏,做到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道德培养,做不到或没有意识要做到培养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当具备的公民意识。

二、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校仍受“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素质教育的开展使得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远比试卷上的分数重要。公民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应受到重视。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评估初中学生的标准体系单一,依然主要依据中考的成绩,社会以培养的重点高中生的数量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种单一的评估机制下,学校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并为此不遗余力。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无法用固定的指标考核,因而成为“软指标”被学校和社会忽视。

2.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不对称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接是影响课堂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国家正规教育的一部分,向学生传播的是正面的信息和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集体意识等,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与学校教育不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传递的信息包含了家长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很有可能与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