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从北宋郭知章墓“金御仙花带板”探究革带演变
?
?
?
?
?
??
?
?
?
江西?刘禄山
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在服装的腰际束有丝织大带和革带,用于悬挂配饰或随身日用物品(图1)。两晋以前,中原地区主要使用纹饰繁缛的丝织大腰带,用带扣、饰牌在带端加窄带系结。
两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普遍使用“蹀躞带”(图2),后传入中原,汉人逐渐推广使用。
隋朝服饰悉采“东齐之法”,“蹀躞带”广泛使用。唐朝借鉴蹀躞式带,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开始有了制度性的设计,开始用金、玉、银来装饰腰带,并用之区别官阶等级;同时,革质带已发展成为官服的一种款式。这种带制度经过宋代的发展,成为元、明、清官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3)。
一条完整的“蹀躞带”由带鞓、带扣、带和带尾等部分组成(图4)。
带鞓,指皮革制的皮带身,在使用中常用红黄两色丝、帛包裹(图5)。
带扣,装有活动扣舌、起连接作用的带具,多用金属材质制作。
带,钉缀于皮带表面的片状饰牌,有金、玉、银等多种材质。上有环,用于系鞢。“鞢”原指马鞍上垂下的装饰皮条,后来用于牧民的腰带上,以悬挂随身小工具和物品。因此,“蹀躞带”又名“鞢带”。
带尾,又名獭尾、挞尾、铊尾、插尾或鱼尾。装在革带末端的护鞘,一头方,尾梢圆弧。
由其原始形制可知,“蹀躞带”原本是适应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一种服饰,为汉人使用后,发展成区分官级的标志,形制也发生了变化,饰牌上不再使用的环、鞢,失去了生活实用的功能。精美的带不再具有实用功能,仅起装饰作用,其质地和数量已成使用者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唐代中期。
1978年3月,江西省遂川县枚江公社莲溪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群众在村郊开荒平地过程中挖掘出一座古墓,墓中有金、银、铜质各类珍贵随葬物,如湖州六弧镜一面、铜银盒盖一件、铜渣斗一件、砖雕“明器神煞”俑十九[来自www.lw5U.com]件以及残碎银饰、“大观通宝”铜钱等等。其中,有两样最重要的东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样是金光闪闪、共有扣十三块的一套金带板,一样是一块尚残存三分之一的石质墓碑。
金带板(图6)出土时带鞓已不存,扣、共十三块,包括大带扣、小带扣、桃形、带尾各一块,排方九块。
带板采用中国宋代流行的金银器锤高凸花工艺制作而成。大带扣、小带扣正面和扣框架侧缘均锤出浮雕式牡丹图案,背面框板上錾钱纹、鱼子地,锤出浅浮雕式缠枝花卉。小带扣缺舌;九块排方和桃、鱼尾板面上均锤、锤錾出高浮雕御仙花果图案,御仙花果分别为5个、3个、9个,排布数量视体量大小不等。御仙花叶图案则为浅浮雕式,凸面不高。
所有带板边框用夹层法镶包,边框使用焊接工艺合围,除大、小带扣背面有合包饰面外,其他带背面皆裸露。
经考古、文物专家对古墓出土的残缺墓志等文物研究和考证,确认该古墓为宋墓;比对残缺墓志所载墓主籍贯、进仕时间、仕宦经历、官阶等信息,证实墓主为北宋中后期王安石的同代人、官至“三品”的郭知章。
郭知章(1039一1114),字明叔,宋朝吉州庐陵郡龙泉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于田镇)人,史志记载,郭知章为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十一世孙。
郭知章自幼聪慧好学,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中进士。历任地方、朝官各职,官至刑部尚书,知开封府,封翰林学士、显谟阁直学士,食邑九百户。历仕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为官40余年,徽宗政和四年(1114)病故,谥文毅,享年七十六岁。徽宗委派吉州庐陵郡知州程祁前往龙泉宣谕祭悼。
史称郭知章“器仪高超”,“决事清明”,办事妥洽,刚直不阿。他坚决支持王安石变法,晋升御史后,上奏言事百余封,所言“皆关朝廷大体”。工诗律,诗风清奇,著有文集20余卷。
宋代官员服带制度是中国服带制度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但出土和存世实物罕见。该套带板有确切出土地点、确切物主,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北宋金带板中级别最高、唯一一件遗存完整的北宋金带板,对研究宋代带饰制度有重要的标本价值。
隋代虽已普遍使用“蹀躞带”,但还没有具体详细的带制度。
当时带制简易,天子朝服亦如“百官常服”,仅以十三环金带为最尊贵的“天子服”。
唐高祖最早对带制作了明文规定:“三品以上饰用玉革带,四、五品用金革带,六、七品饰银革带,八、九品及庶人饰石、铜、铁革带。”
唐高宗对带质地和数量作了更具体规定:“文武官三品以上,金玉带,十二;四品,金带,十一;五品,金带,十;六品、七品,并银带,九……庶人服黄铜铁带,六。”
唐睿宗对带制作了调整:“一品至五品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并用石。”
唐代服带制度对宋朝带制有一定的影响(图7、图8)。
北宋建立后,确立了新的官员服带制度。宋史记载,带“有玉、有金、有银、有犀,其下铜、铁、角、石、墨玉之类,各有等差”。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设立了专门制造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