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物理老师带你解读“奋斗者”号万米深潜
?
?
张军
2020年注定是我国科技发展不平凡的一年,11月,又有鼓舞人心的事件精彩亮相——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这意味着,我国在材料科学、精密加工、自动巡航、水下通信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再复杂的科学与技术,也有其基本原理。今天,我们运用物理知识,对“奋斗者”号的深潜本领进行一个简单梳理。
戴上塑料薄膜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把手伸到水下,我们会感到手套紧紧地贴在手上,这是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在开口的饮料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戳几个小孔,然后往瓶里注满水,水会从侧壁的小孔喷出来。从下面小孔流出的水,喷得更急。这是因为液体内部越深处,液体的压强越大。
我们不妨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来测算一下。为简化计算,海水密度取P水=1.0×103kg/m3,g取10N/kg,根据p=p水gh,我们可以知道,在p水与g不变的情况下,p与h成正比。也就是说,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含盐量、温度、杂质含量、压强等不同,海面下不同深度、不同地点的海水密度其实是不同的。不同深度、不同地点的g值也是不同的。
另外,水面还有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海平面上的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人体的表面积按2米2计算,则受到的大气压力为2×105N。这是一个多大的力呢?相当于一个质量为20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那么,人为什么没有被压坏呢?因为我们体内的液体、气体同样有压强,能够抵御外界的气压。经过漫长的进化,我们早已适应地球的大气环境,以至于通常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到气体在压我们,这也是人类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空气存在的原因之一。
海面下,水深每增加10米,海水水压增加1个标准大气压。海面下的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水压和水面气压的总和。
当我们潜水的时候,2米深的水产生的压强已经让我们觉得胸闷。普通人如果不使用任何潜水设备,一般来说只能下潜10米,这个深度已经可以压垮一辆空油罐车了。如果是专业人员,可以下潜到30-50米(电视剧《狄仁杰》中提到的在邗沟盗盐的“水鬼”,就是吃潜水饭的渔民),但是浑身都会剧烈疼痛。法国潜水员曾创造113米的裸潜纪录,当然,这个挑战是玩命的。
水下40米处,水压高达4个标准大气压,乒乓球会被压爆。
水下300米处,水压高达30个标准大气压。所以潜艇通常在水下300-600米深度活动,如果下潜太深,普通的潜艇材料会被压成一块金属板。冷战时期,苏联研制的M级685型攻擊核潜艇,最大潜深达到了1250米。但是这艘潜艇属于科研实验性质,它的外壳是钛合金打造的,能承受高压,不过价格太高了,要花血本。
玻璃碎片是个硬茬儿吧?700米的深度,普通玻璃会被压成粉末。
1000米的深度,如果温度低于10℃,连甲烷气体都会形成水合物——这就是可燃冰。
这么大的压强环境,海底还会有生物存在吗?
有的,而且非常多。
和人一样,海底的鱼类也适应了水面下的高压。我们常吃的带鱼一般生活在20-200米的水层,现在已经可以人工养殖了。200米水深以下的鱼,我们称之为深海鱼。有资料显示,深海龙鱼可生活在水下1500米,吞噬鳗可生活在水下1800米。水下7000米处,依然有鱼类在活动。超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还有生物的踪迹。这些都是能硬抗的主!
当深海鱼被快速捞出水面时,身体外面承受的压强大幅度减小,但是体内压强依然很大,这个致命的压强差会导致器官和组织内的氧气、氮气等从血液析出,鱼类会因血液循环受阻或器官破裂而亡,这就是俗称的“减压病”。同样的道理,深水作业的潜水员在下潜过程中,体内压强也在发生变化,以适应水下的高压,这个一般容易实现。但是在上浮时,再由高压恢复到低压状态就没那么容易了,每上升10米都得休息适应一段时间,否则潜水员也会因“减压病”损伤细胞或器官。
7000米水下,钢板会像纸一张柔弱。此处压强相当于用手掌托起7辆10吨重的卡车。
到水下万米深度处,压强又会变得多大呢?有人做过计算,这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或者3辆SUV压在人的大脚趾上!
如此巨大的压强,带来的挑战可想而知。中国载人深潜研究起步比较晚,从1986年第一艘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至今也不过35年,但是研发人员劈波斩浪,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到“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建造成功,我们已在水下定位、声呐探测、机械控制、消除母船噪声、抗洋流干扰、悬停和自动驾驶、动力系统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抗压材料的技术也走向成熟。“奋斗者”号更是融合了前两代装备的优势,更进一步。
载人舱是深潜器的核心,位置偏下方,承受的压强更大一些。为了让载人舱在各方向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设计成了球形。我们在小学就学习过,球形外壳的设计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