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讲义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讲义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三大子目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列国纷争推动了华夏认同,同根同源的观念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针对经济的发展,变法的进行,社会的变化,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由此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既是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巩固社会变革成果的一种手段。总之,三大子目录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三大唯物史观体现的非常明显。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结合第一目、第二目所学内容,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条理地梳理出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原因;

时空观念:观察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建立基本的春秋战国时期史实认知;解读地图变化,直观上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认识到各诸侯国扩张、兼并,理解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

史料实证:充分运用教材中“史料阅读”史料,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描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过程与关键事件;

历史解释: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方面的发展表现,理解时代政治大动荡局面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运用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释变法潮流;

家国情怀: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具体的实例佐证华夏族与戎狄蛮夷间的双向交流,体悟华夏认同的形成。

【学情分析】

由于授课对象为高一的新生,他们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普遍适应了当下多媒体教学的环境。

对于本课内容,虽然他们在初中已经有所涉猎,但是还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的过程;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及影响。

难点:理解经济发展、政治动荡与变法运动之间的关联性;百家争鸣与社会变革的联系。

【讲授新课】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于犬戎之乱,镐京残破不堪,不可久居。次年,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阶级结构急剧分化、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崩溃,群雄并起,列国纷争;与此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是学派林立,群星璀璨!可以说,这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也是一个魅力迸射的时代!

让我们走进这一时代,领略活跃于时代潮流之中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们身上折射的时代魅力!

一、观象:社会之变

1.政治之变:列国纷争——王室衰微、权力下移、上下失序

列国主要指各诸侯国,纷争主要原因是王室衰微,自身实力增强有关,由于周厉王暴戾,被西北民族犬戎所灭,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的王畿:西都王畿以宗周为中心,全部渭水流域、泾水流域、西洛水下游及汉水以北地区都在王畿内,大约包括现在陕西省渭南、商洛、汉中、咸阳、宝鸡等几个地区及甘肃省东部几个县。东都王畿以成周洛邑为中心,向四周各伸展约三百里即为其边界

东迁后的周王室势力大为削弱,仅能控制雒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致使王室财政十分拮据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繻葛……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左传·桓公五年》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力均大大下降。长期主要依赖周围的晋、郑两国支持,方得免于别国与犬戎的侵扰,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

(1))春秋时期(因孔子所编《春秋》得名):BC770—BC476年

因《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①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诸侯国借助周天子威望,在取得周天子认可和支持后,作为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