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及其意义。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活动一:请同学们根据课本9、10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特征

“春秋五霸”

齐国、晋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三家大夫将瓜分;齐国大夫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战国七雄”

影响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吞并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据《春秋》记载,鲁隐公执政十一年间,从未朝见周王,而周天子却三次派使臣到鲁国“聘问”……42年间,鲁国仅向周天子朝觐7次,其中鲁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但同时鲁朝齐11次,朝晋20次。

材料三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

思考西周和春秋时期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探究】这两幅图反映出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图1春秋列国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

活动二:合作探究:华夏认同影响

华夏认同影响: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0、11页内容完成以下两个表格

表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

①冶铁技术出现,开始使用;②推广

③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郑国渠、芍陂

手工业

农业进步推动手工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布,冶铜、冶铁、制漆、煮盐和酿酒等行业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工商业

①商品种类增多,市场繁荣②货币流通广泛,金属钱币大量被使用③出现中心城市及大商人

表二:商鞅变法

领域

措施

作用

经济

重农抑商,

调动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军事选官

奖励,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提高战斗力,打破贵族垄断,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治

基层治理

强制将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建立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

加强了户籍管理,促进小农经济,有利于增加赋税,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行政管理

普遍推行县制,县的官员由君主任免。

加强中央集权,标志着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思想

燔诗书以明法令

加强思想上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商鞅变法的评价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思考】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

【随堂练习】

1.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是早期史学发展的重要节点,历史表述主题侧重点由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变为贵族和诸侯功业等,中下级贵族及士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开诸侯国史著述之风、私人述史之风。这反映当时(???)

A.士族政治开始出现 B.传统秩序受到挑战

C.宗法观念持续强化 D.礼乐制度土崩瓦解

2.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标榜是黄帝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禹的后代;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后裔。据此可知(???)

A.民族关系趋于平等 B.尊祖敬宗思想推广

C.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3.商鞅认为民贫才会求“赏”,而国富才能给“赏”,两者皆备则朝廷便能以“重赏”驱民去干任何事情,因此国家“利出一孔”而人民“家不积粟”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商鞅意在()

A.强调“国富民贫”的治国之术B.打着平均主义旗号扩充国库

C.通过经济的垄断以增加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