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躯体化现象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中国人的躯体化现象探析

?

?

?

?

?

??

?

?

?

李维亚

(复旦大学心理系,上海200433)

摘要:躯体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西方学者往往将其归结为是中国人不善表达情绪的结果。本文就躯体化现象进行了探究,着重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最后文章就躯体化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分析了躯体化本身的适应性意义,以及盲目采用西方诊断方式对医患关系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指出发展本土化治疗的必要性。

关键词:躯体化中国文化本土化治疗

1.躯体化概念

躯体化(somatization)指个体的情绪问题或心理苦痛以躯体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本身却坚持认为自己身体不适,否认有任何的心理或情绪症状有研究发现在病人呈现的最常见的症状中,只有10%~20%有明确的生理基础(郑泰安,1997)。

由于精神分析的影响,躯体化在很多时候被看作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也即无法处理自身心理冲突的时候,自我以一种批评性转换的方式表达不被他人接纳的感受,或表达不被自身接纳的攻击性冲动。个人通过不断表达痛苦和不适,使得他人不能忽视自己未得以满足的欲望,或造成可对他人提出要求的局面。其中的学理根据之一便是发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认为婴儿没有能力区分躯体不适和心情不畅,因此作为防御机制的躯体化并非是一种伪装,而一种退行到儿童早年的避免焦虑的方式。精神分析关于躯体化的观点并不被大多数文化精神病学家所认可,但躯体化多数时候依旧被看作是一种并不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些研究者认为,在许多非西方社会和文化中,躯体化是个体将苦痛通过一种生理疾病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印度的dhat,日本的shinkeishitsu,韩国的hwabyung,台湾的肾亏,非洲东部的brainfag。另外,Kleinman(1988)在中国湖南长沙的调查,他对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重新评估,认为87%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这篇文章影响深远,很多外国学者因此认为中国及其他亚洲人均习惯把内心的情绪症状呈现为外在的躯体症状,因而导致情绪障碍的患病及临床诊断明显低于西方人。

但是在Kleinman的研究中也提到,他在与精神病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常有像心理“发闷”、“发酸”或者其他的不安情绪,这种表达比直言“抑郁”更为含蓄,同时也否定了中国人从不流露情绪症状的说法。一项一台大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为对象所做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研究个案有72.9%以身体症状为主诉,有37.4%以身体症状为唯一主诉(LeeRin,1986)。但其实身体症状在心理症患者中出现的比率,西方研究中所报告的数字并不低于上述的研究。例如,Woodruff等(1967)等人报告他们住院的72名抑郁症患者中,有87%抱怨食欲不振,74%有各种身体症状。

因此,西方地区与非西方地区的心理症患者报告身体症状的比率可能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病人在陈述身体症状的同时,也有比较大的比率陈述心理症状,而非西方的病人则较多陈述身体症状。这一差异的形成究竟是否是因为后者的确存在更多的“躯体化”现象呢?在LeeRin(1986)的研究当中,虽然以身体症状为主诉的病人占了绝大多数,但是经过研究者进行详细的面谈后,却发现所有病人都存在心理症状。

2.导致中国“躯体化”现象的因素

2.1医疗资源的限制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较多、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加之医生缺乏经验和事件进行心理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隐藏起情绪症状,以更为直接、易于接受的躯体症状作为主诉,可以帮助他们在繁忙拥挤的医疗机构中获得最快捷的药物治疗。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主宰医疗制度的财政措施也有所改变,意愿必须为自身创造维持收支平衡的渠道。因此,诊断行为、治疗方式和医患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心境障碍的定义被逐渐放宽,大型药厂积极推销新型抗抑郁药物,医院的盈利也可以增加一声的收入。这样更多医生会主动问及病人的抑郁情绪,“心境障碍”的诊断人数不断增加。

2.2整体的身心观

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通常不会严格区分躯体和心理,会用一种混合的途径来表达情感,而西方社会个体则较多关注心理,较少关注于躯体。这来自一种文化的差异,即文化中不同的身心观。不同于西方社会里基于笛卡儿哲学的身心分离观,中国人的身心观是身心一体,中国语境中的身体不仅是生理器官组合的生物躯体,也是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中医的“情志学说”论述情绪与器官的关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情绪分别对应着心、肝、肺、脾、肾五种器官。中医的器官并不完全等同于西医解剖学的器官,而是对一组功能的概括。这种学说把心理活动身体化了。

在古代中国,个体感知到的世界就是以身体作为中介,身体体验是个体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和这个世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