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与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与对策

?

?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加之基数较大的往届待业毕业生的冲击,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已相当严峻。促进大学生就业始终是国家的重要议题,但各类政策的出台无一例外收获颇微。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讨论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府指导专业设置网购

一、前言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当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各国也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盲目的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高校的扩张换来的却是大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为何社会对人才的容纳度始终难以同步,这必然引起我们大众的疑惑与思考。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就业形势猛如虎

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这份基于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的报告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但就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言,2012届大学生的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随着699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总体就业水平不容乐观。

(二)就业阻碍乱如麻

1.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普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被视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专家指出,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较低。“这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有些红牌专业听起来名头很响,但由于办学门槛和成本低,大部分学校都可开设,几乎是一张嘴就能开个专业,导致供大于求;另一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因为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造成的,导致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企业又招不到合适人才。”同时,因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高,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采矿等专业继续被颁“绿牌”,被专家认为是“需求增长型专业”。过于热门的专业,报考人数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校方便提高录取分数线实施优胜劣汰,正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给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埋下了祸患。通过种种现象,我们就不难分析,冷热专业的两极化趋势造成的失业绝不是简单的大学生绝对数量的过剩,而应归因于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有些工作岗位门庭若市,有些却门可罗雀。

2.“扩招”变“扩糟”,高校一味舍“质”逐“量”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一改过去稳步发展常态,加大油门开始提速,某些高等院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然而,数年之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和矛盾便纷至沓来。求职无门,一部分毕业生便把目标投向考研队伍。于是,研究生教育也开始扩招,盲目扩招最终导致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相关数据表明1978-1999年20年有77万研究生;1998年全国招收7万研究生;2001年研究生数量翻一番到16万;2001-2004,再翻一番达33万研究生。2003年报考人数达79.7万人,2004年报考人数达94.5万人,其中应届生47.4万人,占比50.2%,录取33万人次。短短3年时间研究生招量已超过前20年总和。若任事态发展,只会导致研究生继续盲目向硕士,博士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素质集体“跳水”。如果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暂缓就业,则不仅形成恶性循环,也会引发教育膨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

3.现有职位供应疲软,新产业有待发展

我国目前企业一方面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削减人力。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等的产出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减少,进一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因此扩大就业不能仅仅依靠当前企业有限的职位供给,国家必须转向发掘新的需求源,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专业设置“因地制宜”,職业规划高中起步

首先,专业设置不能完全靠市场,各地政府应围绕本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大学增减相关专业,推行相近而又有区别的专业组构,从而提高就业预期,也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其次,为了解决大多学生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态,政府必须倡导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好是在高中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更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的大学生也更能做出更加科学的专业选择。政府也可增设相关的咨询培训机构,利用国家财政支持这些公益性的机构组织,既能规避某些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又能减少跳槽率,提高社会总效用。

(二)加大资

文档评论(0)

186****3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