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 》课件(共1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2.2《红烛 》课件(共1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

致云雀雪菜;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1946

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加入新月派,提倡新格律体诗,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

《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其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

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任务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

2.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

用?;

任务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务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

这是一首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托“红烛”言何志?如何言志?;

任务一:整体感知

2.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反复的作用:结构上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使全诗的感情脉络更加鲜明。内容上增强语气,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

任务二:意象分析

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意象展开?从哪些角度出发写的?

第一层: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色)

“红”是赤诚、热烈、忠贞的象征。红烛如同赤子之心,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任务二:意象分析

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意象展开?从哪些角度出发写的?

第一层: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色)

第二层:红烛为什么要发光自焚?(灰);

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

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任务二:意象分析

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意象展开?从哪些角度出发写的?

第一层: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色)

第二层:红烛为什么要发光自焚?(灰)

第三层:红烛为什么要流泪?(泪);

任务二:意象分析

思考:怎样理解“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残风”象征理想的阻挠者,邪恶的反动势力。

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

“侵”有侵略、入侵之意,放在文中意为烛火在风中烧得不稳,摇曳晃动。

“侵”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性质明确。残风象征邪恶势力,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要来侵扰它、阻碍它。且“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地摇曳晃动,忽明忽暗。更能表现出红烛唯恐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的着急。;

任务三:把握情感

思考:有残风就不再燃烧了吗?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不公平、不合理的。

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表现出诗人既看清现实,又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