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师公教研究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广西壮族师公教研究综述

?

?

王翌

摘要:就广西壮族师公教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从对师公教的性质、源流、仪式、与其他宗教的联系几个方面。总结分析前人成果探寻师公教研究状况与待探索的领域。

关键词:壮族;师公教;民间宗教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据二零一零年统计,全国共有近一千七百万壮族人口,其中有一千四百多万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占广西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师公教是广西(由其是桂中地区)壮族乡村民余普遍信仰的一种民间宗教。[1]除前人零星记载外,我国学者于50年代始,对壮族民间师公教进行调查与研究,然而由于当时的条件的限制,十年间虽然进行了三次调查虽然主要侧重点是在政治和经济,但师公教也被注意到。进入80年代之后有关民间师公教的调查研究等有了较大进步,从80年代至今关于广西壮族师公教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师公教的性质和源流的研究。二是对师公教仪式的研究。三是师公教与儒释道及其他信仰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公教的性质和源流的研究

对于什么是师公教这一问题性质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在朱越利教授主编的1994年出版的《今日中国宗教》中,认为“道教传入壮族则很快与当地原始宗教结合起来,产生了另外一种名为“师公”的宗教。师公也称‘中教‘中国大教。有比较完整的教规教义、入教必须经过拜师受戒,掌握舞蹈、杂技、背诵经文等本領,并见习三年,拜师后方能入教,入教后即成为师公”。“师公的法事仪式大量吸收道教的内容,也兼收佛教的上刀山、过火链等法事技巧”。“师公流派很多,按发祥地分影响较大的有梅山派和茅山派,其中茅山派影响较深,故又称道师;按禁忌习俗分,有肉师和斋师;按表演风格分又有文师和武师”。[2]

据顾有识先生在其1995年的文章《壮族的文道教与武道教》中提出“壮族道教史汉族道教和壮族巫教结合的产物”。“壮族地区的道分为武道和文道两种。武道即梅山道,壮人称之为‘师。从道之人称之为师公。文道即为茅山道,壮人称之为‘道。从道之人称之为道公”。“师,其底层为壮族的原始宗教。壮族的巫教称为小巫。汉族的道教传入壮区后,壮族的巫教吸收了道教的部分内容,混杂溶合形成为师”。[3]

由此可见在这两位先生的著作中并未出现对师公教的明显定义,但是究其源流都认为是壮族的原始宗教宗教和汉族道教结合的产物,在朱越利先生的文章中还有提到,其收到佛教的部分影响。而顾有识先生直接将与壮族巫教杂糅后的道教称之为壮族道教且并没有提到其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这两篇文章中虽然都对“师分”和“道公”有所区分,但区分角度似有不同,虽然按流派都将茅山派称为道公,但朱越利教授将其按表演风格分为“文师”和“武师”,顾有识先生直接按流派分为了“文道教”和“武道教”。

梁庭望先生在1987年出版的《壮族风俗志》写道“巫觋后来逐步变成较正规的巫教,其神职人员称为师公”[4]”巫教是古代巫觋向宗教发展的重要一步,但它哈没有达到三大宗教那样的高级阶段。”[5]还没有稳定的宗教团体,只是一个小范围内有一个老师公当头领,以师父为核心,没有固定的宗教场所、严格的教义、统一的经费和财产,师公做的也大都是原来觋公做的活,且多数师公不识一字。由此可见“师公”这一称呼来源于巫教,梁庭望先生在此并没有将“师公”和道教及其他宗教联系起来。

但梁庭望先生在2014年的文章《从壮族师公教看民间宗教的功能》中对师公教做除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师公教虽然受到道教很大的影响,但它是壮族先民‘越巫信仰的基础上吸收了道教部分元素而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原生型的民间宗教”。[6]“在外来宗教进入壮族地区以前,巫风已经从零散开始聚合,并逐步规范,发展称为师公教的雏形,后来吸收了道教的元素,发展成为壮族地区的主要宗教样式”。师公教主要有半脱产的神职人员-师公、分散的组织结构-师公班、分散的宗教活动、比道教更复杂的传承方式、完整的教义、自己的神灵体系、大量的经书、相应的服饰、法器和神像。可以看出师公教已经是一个正规的民间宗教。

杨树喆先生在其2007年著作《师公·仪式·信仰—壮族民间师公教研究》中认为”师公是祭司、巫师、萨满三者兼而有之的宗教职业者”。“壮族民间师公教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和社会力量,是在古西瓯、骆越人‘越巫信仰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与整合了中原古巫傩、道教、佛教等外来宗教文化因素以及儒家思想观念而形成的,具有巨大的包容性。”[7]可见杨树喆先生也认为师公教并不是外来宗教的本地化,而是是壮族的原生信仰,吸收了其他宗教发展而来,并且杨树喆先生不仅认为师公教吸收了道教的因素,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甚至是儒家的一些因素。

综上,基本可以得知,师公教来源于壮族的巫教大量吸收了道教佛教等其他宗教的因素,是壮族原生性民间宗教。

二、对师公教仪式的研究。

宗教仪式,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按照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