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的棚改集中安置区景观设计研究.docx

基于场所精神的棚改集中安置区景观设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场所精神的棚改集中安置区景观设计研究

?

?

乔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颁布,城市中的棚户区逐渐消逝成为一种趋势,由政府出资建设集中安置区来满足搬迁人民的居住需求,导致原有的生活方式、邻里关系、地域特征、文化元素等人文情怀和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失

[关键词]:集中安置区;场所精神;棚户区改造;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棚户区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批批新的安置小区拔地而起,这是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棚改安置区的居民远离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搬迁到一个新的环境,势必会怀念原有的生活状态,环境氛围以及场所文化,棚改集中安置区的规划设计需要重构场所,给居民一定的归属感、方向感和认同感,找寻远去的记忆。

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地域特色的丧失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有着不同的地域景观。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居住区建设模式趋同化,导致全国各地的居住区景观千篇一律,独特性丧失。棚改安置小区属于居住区的一部分,同样存在此类问题。

1.2居住文化的缺失

棚改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大部分模仿普通的商品房小区景观设计,以为居民提供安身场所为第一要务,因此复制的现象极为普遍,原有的风俗习惯、文化、历史情调、人文要素随着棚改的建设逐渐丧失。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棚改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抹去了他们原有的精神记忆,使得居民失去了内心深处的归属感、方向感和认同感。

1.3邻里关系生疏冷漠

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多数新的安置区接近于普通的现代居住区,居民之间生疏、冷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怀念传统的居住模式,希望打破这种人际关系环境,渴望融洽的邻里关系。

2、场所理论及其精神

场所精神这个概念最早应用于建筑理论研究当中,试图能够在技术时代从更加广泛的领域和视角,重新认识和把握建筑存在的本质,后延伸到居住环境领域,是指人们存在于场所中的总体气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对环境的认识而不断发展的一种场所特质。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同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了场所创造者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

3、将场所精神引入棚改集中安置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

3.1场所精神有助于营造安置区多样的功能空间

安置区属于居住区的一部分,空间具有多样性,包括休憩空间、交流空间、运动空间、人行交通空间、车行交通空间等。通过场所精神可以塑造多样化的居住空间;同时,安置区景观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使文化精神在安置区中体现。它既是满足居民居住的物质产品,也是供居民观赏的精神产品。

3.2场所精神能够唤起棚改居民强烈的珍贵的记忆

基于场所精神设计出的景观环境可以延续棚改区原有的文化和精神记忆,如环境气场、邻里交往空间等。安置区景观中的植物、设施小品、空间分割应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最大限度的使安置区实现重生,不因居住地域的改變而丢失独特的文化氛围。

3.3场所精神的运用可以突破安置区景观千篇一律的现状

安置区遍布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珍贵历史与文化价值,实现安置区独有的特征和气氛,改变居住区环境雷同的现实。

4、基于场所精神的棚改集中安置区设计策略

4.1尊重和传承生活方式

若想场所精神能够得到很好的再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发扬,即在安置区中通过特殊的空间组织形式营造类似传统生活方式。在北方传统的生活模式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走街串巷,坐街唠嗑”用,形成了密切交往的邻里关系,相互交流能够增加居民对安置区的认同感,促进人们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交流。

4.2发扬与延续地域精神

安置区的景观设计要与当地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状况、环境特色相联系,一定的地域文化可以通过环境景观表现出来,而地域文化的渗透同样使得环境景观独具特色。棚户区因处于城市中的特殊地段或环境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

4.3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安置区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节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将自然生态贯穿在安置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地域特点进行设计,避免过度人工化,减少资源消耗。绿色的生态环境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舒适感,放松身心

5、结语

棚改集中安置区的规划设计需要重构景观场所,基于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是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其本质是研究人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因素和条件。不仅给给居民一定的归属感、方向感和认同感,实现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环境,确保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真本性,而且给棚改集中安置区中的居民生活带来便捷,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让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打破现有居住区景观缺乏特色的设计现实状况,找寻远去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魏婧.2007.基于场所精神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6(3):82-84

文档评论(0)

152****7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