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合理性再探析-以文化的时代性与历史背景为视角.docx

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合理性再探析-以文化的时代性与历史背景为视角.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合理性再探析

以文化的时代性与历史背景为视角

?

?

?

?

?

??

?

?

?

邵常岁

[摘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产生于古代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时代性要求必须对其中不合时宜的、落后的部分进行批判。其次,在“复辟帝制”与“尊孔复古”成为当时社会两大逆流的历史背景下,为维护共和,新文化运动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但新文化运动并非“全面反传统”,它所批判和否定的只是作为维系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家三纲伦理思想。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反传统;文化时代性

K251

:A

:1672-8653(2015)10-0014-03

[作者简介]邵常岁,男,山东金乡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上海,200234)。

1915年《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第二卷第一号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由此开始。由于运动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所以,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不乏对新文化运动“全面反传统”的批评。笔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的批判是有其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的。笔者试从文化的民族性与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背景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探讨。

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为社会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一般状况所决定的文化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的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的时代或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文化之共同要求。”与时俱进则是文化的时代性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在农业文明之上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之势。但至汉武帝时,为顺应大一统的政治需求,在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被立为正统,成为封建社会的居于核心地位的意识形态,而儒家之外的各家学说影响则日趋式微。此后,儒学又经过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不同阶段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正统思想,为专制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服务。在千余年的发展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社会确实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小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够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文明这一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时代特征,能够适应小农经济、宗法等级统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社会这一时期的时代性。但是,当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近代工业文明时代,西方国家开始了思想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注重个人发展的思想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传向世界。而此时中国思想文化仍是以儒家文化居于核心地位,而且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八股取士与文字狱更是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随着西学东渐,自由、民主、平等这些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文化思想也随之传人中国,并为中国开明知识分子所接纳。那么,存在巨大差异的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猛烈碰撞。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受到来自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而且其自身的落后内容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等级观念、三纲伦理、重人治轻法制以及特权思想这些集中体现封建社会之时代特征的内容,尤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都是适应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反应,这显然是与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生活和商品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更替,特别是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蜕变,必然伴随着价值观念和权威的转变。“自由平等的观念取代臣服尊长的意识,这是从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世纪社会向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历史现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现代社会没能够与时俱进反映世界各民族在这一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文化之共同要求,即没有体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依旧保持着产生于农业社会时期的传统伦理观念和儒家思想的权威。《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也认识到:“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因此,“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消)灭”而提出对传统文进行批判。文化的发展理应与时俱进,所以,陈独秀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新文化运动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是有合理之处的。

产生于古代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能反映近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因此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时代性要求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落后的部分进行揭露与批判,发展能够体现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源于其内发性,即“中国文化传统的学理系统到近代已经开拓到了尽头,如果不发生一场文化变革,它就不足以克服内在的文化生命力趋于衰竭的问题”。此观点也可归结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问题,传统的学理系统已经不

文档评论(0)

周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天堂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