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登幽州台歌》与《己亥杂诗》.docxVIP

比较阅读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登幽州台歌》与《己亥杂诗》.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比较阅读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登幽州台歌》与《己亥杂诗》

?

?

?

?

?

??

?

?

?

350500

摘要:福建中考古诗文的阅读的考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2020年首次出现了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引起了极大关注,无论这种考试形式会不会延续,然而比较阅读的思维和意识必须觉醒。通过古诗词课堂实践,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一条更有效、更高效的教学之路,是不二选择。

关键词:比较阅读;诗韵诗风;揣摩诗情;披文入境

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考了两首唐诗,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较之近几年只考一首的考试模式,这次的比较性阅读在命题形式的创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这两首唐诗在思想内容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相似度。按照传统的做法,若是将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的话,多将思想内容或是主题作为主要的比照点。如将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提到杜甫,习惯将其青年时期所写的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望岳》与中晚期表现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思想的作品进行比较;或将同一作家、不同作家相似或相同内容的古诗词进行比较,相同题材在思想内容上的碰撞往往能引起“比较型”阅读者的共鸣。

那么为何要将这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这两首诗出现了相同的意象——月,而且描写景物的角度多样,便可以作为比照点。

语文教学法专家张寿康教授也曾说:“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学无定法,“较”无定理,两篇或几篇古诗文,一切可以产生联系之处都可以作为我们比较的切入点。

为了进行古诗文比较的探索性研究,笔者大胆选择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两篇看似也无太大相似性的诗歌进行了比照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明确的单元教学建议——“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力求在教学形式上创新,挖掘诗歌内涵,探究一条更高效、更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之路。

一、吟咏诗韵,比较不同诗风。

学习古诗词,第一步,必须学会诵读。古诗词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史的河流中流淌千年仍有余响,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音韵上的和谐,读来抑扬交错,顿挫有声。古人强调读古诗讲究“三吟”,一吟,中等语速;二吟,注意节奏;三吟,含情抑扬。不同的诗歌,因为表达的情感不同,读出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据多年的读诗与教诗的心得,我发现了有趣的“四声”读法,四声指的是汉字的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古汉语的入声字不适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强调,故而省略不提),也被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在诵读时,一声二声要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比如《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人、来、之、悠、然、而拖长音调,在长音与短音的交错中,诗歌的悲慨味道尽出。有的读者将《己亥杂诗》读得比较平淡,若将愁、斜、鞭、涯、红、情、泥、花等字音调拖长来读,便显出韵味。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与把握这两首诗歌不同语言风格,便水到渠成了。《登幽州台歌》文辞凝重、沉郁悲壮。《己亥杂诗》虽有悲愁,但语气乐观,不乏豪迈气概。

析字入诗,把握不同诗情。

在吟咏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探究。“古人的诗,字字含情”,因为诗歌的字数有限,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更表现出言简义丰的特点。发乎情,形之文,达之意。

1、知人论世,境遇相似。

在评析字句之前,需要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先行了解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的写作有着这样的背景:武则天时期,诗人当时曾担任征讨契丹的参谋,多次禁言不得采纳,反被降官,仕途受挫,恰登临幽州台,悲吟难抑,写下此诗。《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鸦片战争爆发前夕,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们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都是进言为国却不得采纳。然而写作境遇又稍微不同,一是被动不得重用,一是主动辞职回乡,因此所表达的情感有所差异,前者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慨,后者有着虽辞官回家却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拳拳爱国之心。

2、找准诗眼,明确基调。

理解诗歌的关键,还必须找准诗眼——即直陈情感之词。《登幽州台歌》要把握“怆然”(释意为悲伤的样子)二字,《己亥杂诗》诗需把握“愁”一字。两首诗都是抒发千古文人之愁,为国为民,却无法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

3、关注意象,揣摩情感。

除此之外,便是其他字词的理解,或有特殊的指代,或有特殊涵义,或有特殊的隐喻。《登幽州台歌》中需要把握两组对应词组——前、后;古人、来者。前、后拉大了时间的维度,暗指诗人这一生的境遇;古人和来者指诗人心中渴慕的、重视人才的明君。通过这些字词的分析,学生我们对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独愁苦之情便有了较明确的理解。《己亥杂诗》的分析重点要放在“落红”上,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心中对国家的忠诚,辞官回

文档评论(0)

木槿流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