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

?

李逸帆

摘要: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作为标志性的文化底蕴之一,徐州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汉画像石。《从事墓志》所具有的浑然天成、雄浑简朴的艺术风格、茂密规整的结字手法、有行无列率意随性的章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键词:画像石;墓志;章法;结字

[项目名称: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YB119]

汉画像石产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在东汉末年衰落,魏晋以后甚少可见。汉画像石主要发现于现江苏苏北和山东等地,人们在画像石上发现了不少文字,且各有特色。画像石艺术是汉代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大量榜题文字为研究汉代的书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这些刻有文字的汉画像石,具有非常高的文献价值,其内容透露出大量的汉代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弥补了史载之不足,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而汉画像石文字又主要分为榜题和题记两大类,榜题是介绍具体画像内容,一般两三字,多的可达数十字,而题记则是用来介绍墓主事迹的,一般篇幅比较长,少则十几多的可达几百字,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所想表达的内容,避免我们进入理解的误区。这些文字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是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对这些文字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不单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风情,对于书学史和书法的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我以徐州出土的《从事墓志》为研究对象对其从书法艺术的方面进行一些分析讨论。

《从事墓志》是专家们在邳县燕子埠乡青龙山南麓清理东汉彭城相缪宇墓时当地的一座石桥上发现完整墓门门楣石一块,门楣镌刻永寿元年墓志,并无画像。墓志镌刻的范围高33厘米、宽38厘米,字径约2厘米,个别字达3厘米。隶书,17行,行字数10至19字不等,共241字。少数字已漫漶不清无法辨认,中段上部磨损较为严重缺字稍多,全志缺34字。这篇墓志并不属于题记的范畴,题记是对某件事情进行的说明,并不是一种文体,不单单是指墓志,其反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这块墓志所记载的内容是名红字季的志主的生平和丧葬,志主的父亲爵位是关内侯,志主本人曾经任徐州从事,从事是州之佐使,亦称从事吏。但因时间紧迫只得仓促入葬,并未归葬,暂厝在徐州,只得旧棺,衣仅可掩身,十年后其夫人去世后才在武原祖莹侧建墓,墓主去世后不葬于任职的地方而是归葬在武原县父祖莹侧,也是遵从了汉代死后归葬的习惯。因时间仓促,所以碑文为急就所出,并无界格,字形大小也比较随意,但也因此出现了了许多率意随性的东西,比起着意型的,工巧规整的风格,我更欣赏这种出于率真,随意、犷野的风格,缺少法度但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这块墓志的时间比《礼器碑》早一年,字体上比起《礼器碑》更加随意,他并非立于庙堂之上或要津摩崖,书刻较为随意,细浅瘦硬,字型长扁不一随行而异,刻得也细浅,字也都比较小,且波势挑法不显,曲线较少,笔画较为硬挺,长笔画也甚少波折,用笔方折顿挫,横竖笔画转折处转换为方折,书风是四周平满,严正朴茂,字迹大小配合,结体生动自然多率野无矜持之态,意态飞扬。此画像石是东汉早期的作品,当时并无强烈的表现书法美的意识,但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观之,经历了千年斑驳流传下来的这些斑驳残泐的作品自有一种朴茂雄浑的观感,虽刻工简率传到现今也已模糊不清,但他所形成的生拙笔画和古朴的气态与华美的帖学作品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想要从这种不纯熟的刻法当中追求一种质朴、原始的美感,循古而创新。

此画像石整体茂密规整的字体结构,生拙古朴的线条是我们在追求书法的率性天真的上好资料。像是开头第一个“君”字,横平竖直,将篆书圆转的地方变为方折,不顿挫,在其他字里也有把转折分为两笔进行书写的,此字笔画中段饱满,在撇画的波挑时两端皆有顿按发力,横竖笔画均匀,起笔隐有逆锋之意,收笔时并不回锋而是就势收住,逆入平出。隶书在字体上已经完全脱离了象形形成了方块字,唐以前的笔法质朴率甚少提按变化,笔画中段并不强调提笔运行,中画蓄力,丰而不怯实而不空。从笔画之中可以看到笔法从篆书的单一均匀到隶书的逐渐丰富,这类隶书追求朴茂,不适宜多加提按变化,提按的成分越多笔法就越丰富,字的朴茂之气就会越少。很多人认为虽是有刀法参与不完全按原书来刊刻,已罕见书迹原貌,谈不上所谓笔法,但是去掉那些华美的部分之后,越早的刻石多粗率多单刀直入,也愈加融进了些许圆笔,舍掉了华美秀丽的姿态沉淀下来愈加古拙,气息沉厚。其结体宽博,笔画之间的空间受篆书影响也较为均匀,汉碑的隶书但凡是数笔平行的笔画,一般不会让它们长短层次不齐,或像梯形长短递增,或者干脆就是长短一致,像是第一行最后一个字“事”一般,横与横之间平行且几乎无长短变化,“多”字这种四个撇的字也是如此,撇

文档评论(0)

183****9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