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ocx

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

?

霍虹伶程子豪李露莹晏若馨邝锦缘

摘要: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在非遗开发与利用的道路上磕磕碰碰,无法跟上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主要体现在非遗传承人断层导致开发不充分、开发模式单一和过度商业化、三江侗族非遗的文化品牌尚未成型和非遗资源的宣传方式与时代发展脱节。要想改善现状,三江侗族自治县须紧扣乡村振兴的时代主旋律,打造三江侗族的非遗文化品牌,拓宽开发渠道、避免过度商业化,创新三江非遗文化的宣传手段才能焕发侗族非遗的新活力。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建议,给广西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注入动力。

关键词: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文化市场从“战略性短缺”进入“短缺与过剩并存”时代,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移动互联、数字科技、金融等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逐步向内容制作及整个产业链接领域传导,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与规划中。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局的挂牌,以及“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发展道路将迎来新局面。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全国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利用其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打造广西特色文化产业的“关键一招”。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述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柳州,除了侗族还有汉族、苗族、瑶族、壮族等等民族,多元的民族孕育了三江侗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多,且具有代表性(如下图所示)。其中侗族大歌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出,三江侗族的文化传承至今,具有完善的社会体系、完好的人文内涵以及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江侗族又被称为“百节之乡”,时代的发展,让节庆活动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通过活动的举办将吃喝玩乐都容纳进来,村寨之间维系情谊,展示侗族的文化。其中三月三“月也”,是侗乡规模最大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村民们会欢聚一起,参加芦笙踩堂表演比赛、对唱侗族大歌、宣读侗族款约以及交换礼物等活动,“它有利于打破村寨之间的闭塞,交流生产经验、技术,加深近邻之间的友谊,增强侗族的凝聚力,增进民族感情的沟通,推动民族心理深层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的基本准则的形成”[1]。此外,三江当地的政府为了非遗的开发与利用采取了很多措施:申报非遗项目、打造侗族风情演出和非节庆活动等等。这些措施成效也很明显,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二、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遗传承人断层导致开发不充分

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是非比寻常的,年轻一代受到的教育相对老一代人要多得多,知识面也更宽广。年轻一代可以通过利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开发与利用三江侗族的非遗资源,所以这群人是非遗传承的关键点。而三江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导致当地的旅游业无法发展起来。没有特色产业的三江留不住年轻人,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加。传统表演大多是由中老年人出演,鲜少有年轻人的身影,非遗传承的群体出现断层的现象。现如今迭代速度之快,给非遗的传承带来巨大的挑战。缺少年轻人参与的传承体系,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方式得不到创新,使得非遗的开发与利用不充分。有很多“无人问津”的非遗文化就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消失。非遗的传承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如果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将会制约三江侗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二)开发模式单一、过度商业化

在三江侗族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与利用模式单一,形成“千寨一面”的情况:各乡镇、村屯节日举办的习俗活动都差不多,除了能在三江看到,三江之外的其他侗族聚居地也能看到,包括寨子的风格也大同小异。大开发商包括参与开发、利用的一些经营者尽管十分注重侗族元素的利用,但缺乏创意,只是利用了侗族元素的名头,各自经营各自的项目,没有连成一个整体来合力塑造三江侗族的文化品牌。这些问题,在广西桂林地区也十分常见,比如:在布包上绣上“壮族刘三姐”五个字,就可以当作是壮族特色文化的文创品,毫无新意但也有人买单。同样,在云南丽江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看到类似所谓的“特色文创产品”。有学者指出,部分少数民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同质化会对民族文化多元性造成影响[2]。此外,三江侗族对非遗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和广西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及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一样,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比如说月也侗寨的经营方向,开发商的主要目的是卖房,而不是通过对月也侗寨建筑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传承、传播侗族月也文化。

(三)三江

文档评论(0)

135****3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