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城赋第六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pptVIP

昆阳城赋第六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祐五年(1060年)一、二月间,苏轼经过昆阳,感慨古事,写下了此赋。其中主要记述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破王莽百万大军的事迹。嘉祐四年(1059年),东坡还乡为母亲程夫人守制期满后,和父亲、兄弟一起,取道长江,经三峡而上汴京。嘉祐五年(1060年)一、二月间,经过昆阳,感慨古事,写下了此赋。其中主要记述德式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破王莽百万大军的事迹,史称“昆阳之战”。文中严生,指严尤。赋中的许多语句的意思,直接取材于历史典籍中对这场战争的记述。知道了原来的记载,方可深入地了解作者的笔法和思想。叙写作者在一千多年后,踏上了昆阳之战故迹。当时平野旷远,孤城如块,风沙苍茫,城门通向四方,故道宛然还在。但当时战争用于攻防的楼橹,却不见一点踪迹。只有田农野夫,躬着腰背整畦种菜。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感到怅然若失:既感慨于那场决定历史命运的战争,也感慨于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一句“彼野人之何知”,似是对自己的学识和对历史的精通感到骄傲,似是“野人”不知季节变换而自己却怀着深沉的历史怀愫,却也含有“野人”不知历史,也就不去怀想历史,而过得逍遥自在的意思。嘉祐四年,苏轼奉亲自眉州老家赴京,途经叶县昆阳城旧址时作《昆阳城赋》。此赋仅三百余字,却描述了昆阳之战这一段铁血历史的始终,而且还有大量的景物描绘,还不时掺杂感慨和议论,真是神笔啊。初到故城,作者以超过十分之一的篇幅描绘了自己所见到的故城景象:“淡平野之霭霭,忽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佝偻而畦菜”。景象描绘中悄悄抒发了作者抚今思古的情怀,为下文的咏史做了铺垫。接着,作者以主要笔墨描绘了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阵,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士扶轮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而独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还交待了敌军投降而不被允许的细节,当然更没有忘记推出独闯敌营外出搬取救兵的刘秀雄姿。当然,在描绘时,作者的爱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的慎战观也表达出来了,特别是其间作者加了一句议论,即“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这些,都为作者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专门感慨和议论做了准备。苏轼首先以韩信、刘邦之类的古人比拟刘秀,谓“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我们并不一定认可豪杰出自无赖的观点,但是,乱世出英雄却是历史的现实主义。以此一句评论完刘秀,苏轼又以数句评论了王寻和王邑,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听严尤的劝谏和盲目骄傲。苏轼以“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结尾,志士所慨何者,作者未说,也不必说了,读者当然明白,那就是,昆阳之战不可能是终战,现实生活中还会有刘秀这样的英雄产生,只要刚愎自用就会有王寻之类人的失败。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独悲伤于严生。………………西汉末年(23年),刘秀率部八千余人,在昆阳大败王莽军四十二万,史称“昆阳之战”。这一战对东汉王朝的建立和高秀称帝起着决定性作用。凭吊古战场,苏轼感志士之咏慨,写下了《昆阳城赋》。苏轼对《昆阳城赋》,颇感得意,并常常向人提及。二十四年后,也就是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他应友人张梦得相请,亲书《昆阳城赋》相赠。昆阳城赋第六段北宋苏轼国学骈体文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图片欣赏作者简介THANKYOU!*

文档评论(0)

阿里巴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