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融合文创
基于右江史前双肩石器的广西特色文创产品
设计研究初探
李京晶 广西艺术学院
[摘 要]考古发现,右江史前双肩石器是广西史前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在广西史前经
历了几千年的繁荣与发展,并一度成为史前壮族人民的一种文化图腾,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在广西特色文创产
品中,绣球、铜鼓、花山岩画等元素都得到了重视,如广西绣球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从闺房隐私到广西文化符号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引导、市场经济的牵引和绣球工艺精英的带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使“文
化的商品化”成为核心。正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近乎消失的传统绣球文化被发掘出来并赋予新的内涵,焕
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史前双肩石器虽然历史悠久,对壮族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没
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文创开发利用。利用现有的广西史前双肩石器有关的考古资料,特别是利用石农在左右江沙
场捡到的双肩石器为样本,开展规模化调查研究,发现左右江双肩石器种类繁多,且造型千姿百态,极具艺术特
色和美感。其厚重的文化和特有的造型可以作为广西特色文创的重要元素,并创造出具有广西特色和中国气派的
文化、经济并重的文创产品。
[关键词]双肩石器;左右江流域;文创产品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7-004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京晶.基于右江史前双肩石器的广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初探[J].天工,2023(17):
45-47.
一、左右江流域史前双肩石器的普遍存在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宁市隆安县右江下游一带
的农民经常会在田间地头挖到一种形状奇怪的石头,
大小不一,扁而薄,造型有点像农家常用的铲子。在
1962—1965年进行的广西文物普查中,考古队注意到
了这些石器,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近几十
年来,广西共发现双肩石铲10000余件,光完整器就
超过700件,共有大石铲遗址140多处,其分布范围
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的左江、右江、邕江流域,以三图1束腰石铲(图片来源:图2双肩石铲(图片来源:
江交汇处的南宁市隆安县、西乡塘区一带为核心区,笔者自摄)笔者自摄)
扩散辐射至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考古界以核心地它的古老和沧桑,也展示了它的源远流长。有的双肩
域将其命名为“桂南大石铲”(见图1)。石器为打制和磨制相结合的,双肩为打制,在双肩对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扩大,应的另一端则磨制成刃口,物件信息表明了是在打制
对河沙的需求量剧增,采沙场在左右江流域到处可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磨制(见图2、3)。
由于河沙里夹杂着一些疑似古物的漂亮奇石,所以成大量双肩石器的存在,不但为广西的史前人类提
千上万的石农日夜坚守在砂机的泥沙传送带前,从即供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也创造了造型优美的双
将被粉碎的沙石中捡出漂亮奇石,在这些漂亮奇石中,肩艺术,并为大石铲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类双肩石器,类型多,数量大,有被博物馆收藏的,二、双肩石器及大石铲对于广西史前人类的重要
也有被爱好者收藏的,其造型独具地方特色。有的双影响
肩石器是打制而成的,这些打制的粗糙痕迹,印证了考古发掘的大石铲及江河出水的大量双肩石器中,
作者简介:李京晶(2002—),女,壮族,广西那坡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0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品。
45
天工|2023年第17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