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恭城油茶文化研究
?
?
贲绍凯刘美群
【摘要】史料记载,油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打油茶习俗是苗、瑶、侗等民族饮食习俗的重要内容,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恭城油茶”是恭城县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喜爱的小吃,本文从油茶的制作过程与发展历程研究油茶在当地人生活中的影响,探讨饮食文化与长寿的关系。
【关键词】恭城;打油茶;长寿;饮食习俗
一、油茶技艺与油茶小吃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隶属于桂林市,下设恭城、莲花、栗木、嘉会、西岭五个镇和平安、三江、观音、龙虎四个乡。恭城油茶是当地的代表性特产,恭城人喜欢打油茶,他们发明了一些油茶名词和术语:茶锅、茶叶捶、茶叶隔、打油茶,制作油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艺。
打油茶前,首先要准备一套工具,有茶锅、茶叶捶、茶叶隔。茶锅最好选取恭城本地用生铁制作的铁锅,茶叶捶应选用“7”字型的木头,茶叶隔选用野生藤蔓制作而成的漏勺最佳。其次是泡茶叶,在茶叶的选择上,最好选用恭城本地茶叶,以清明谷雨时节茶为最佳。用锅把水烧开,放入适量茶叶,浸泡5—10分钟,这样可以减少茶叶的烟火味和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油,烧热后将花生米、蒜米、生姜倒入锅中,先炒一番,再加入泡好的茶叶,随即进行捶打。等到锅里散发出焦香味,加入开水煮至滚烫,再加入适量精盐调味。最后在碗中撒上葱花,用茶叶隔把油茶滤入碗中,这样一碗香喷喷的油茶就做成了。制作恭城油茶时,茶叶要反复捶打,每次的味道都会有所变化,油茶的味道也从浓烈微苦逐渐变得醇香甘甜,因此恭城油茶又有“一杯苦,二杯夹,三杯、四杯好油茶”的说法。
关于打油茶,恭城人创造了这样的打油诗:“茶锅煎出乌鸦眼,槌头点出牡丹花。”煮茶时一定要煮到水沸腾,這样打出来的油茶才是佳品。有人喜欢在碗中加入炒米和麻蛋果,吸收油茶的苦涩味道,让二者完美融合,味道更醇厚。
油茶好喝,味道独特,自然少不了小吃。恭城油茶的搭配小吃多达几十种,易于制作的有排散、麻蛋果、炒米等,较复杂的有羊角扭、大肚粑、船上粑、萝卜粑等。这些小吃组成一桌丰盛的油茶宴,不过这种画面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在《恭城县志》中有这样的描述:解放前,县城风味小吃以南菜市头郭小李的油茶铺最受欢迎,其粑粑品种多、味道鲜、价格低廉,清晨顾客爆满。还有龙广盛的水饺、董福林的水糕粑、欧亮的裹蒸粽、梁八金的大肚粑[1]。但这些也只是在县城或者市场上面出现,而民间却没有那么多种类。同时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从一位董姓老人口中得知,恭城刚开始分开户时,很多家庭打油茶,为了给油茶增香,常把几粒炒焦的大米放进锅中一起捶打,小吃种类不多,过节或客至时才会做粑粑。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变好,越来越多的小吃出现,市场上也有各种小吃售卖。当然,像端午节、中元节这种重大的节日,人们还是会选择自己动手做粑粑。
二、油茶历史与文化生境
居住在恭城的瑶、壮均有打油茶的习俗。油茶习俗源自于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主要是他们长期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潮湿闷热,人很容易感冒发热;并且他们喜欢吃杂粮,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把葱、姜、蒜、茶叶等制成油茶,一是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二能促进人体消化,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在恭城,有这样一个故事:“恭城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当年乾隆喝一碗,赐名它为爽神汤。”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他茶饭不思,此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献上“恭城油茶”,乾隆皇帝喝下去,顿时口舌生津,龙颜大悦,赐名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自此,恭城油茶为世人所知。另外,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医生到山里采药,不小心尝到了毒草,昏迷倒于茶树下,次日清晨,茶树上的露水滴到他的嘴中,于是他慢慢苏醒过来,死而复生。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知道了茶叶的神奇功效,于是瑶族地区的同胞就开始用茶叶来打油茶。
《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有这样一段表述:东粤之稻多种。有曰香粳。粒小而性柔甚香。其红者曰香红莲。有曰珍珠稻。粒圆而白。……秋之义取禾与火。禾为众卉之首。火有成金之功。成金所以成木。故粟以秋收者为贵。或谓粳米赤者粒大而香。水渍之有味益人。以其赤有火气也。白者凉。食之生痰。南韶诸处。以白者蒸晒为炒米。和油茶食至极饱。体加和畅。此亦既济之道也。[2]
因为粳米粒大且香,红色的粳米有火气食之易上火,而白色的米吃了容易着凉生痰。但是把粳米蒸晒做成炒米和油茶一同食之则舒畅。恭城地区种植水稻和各种杂粮,单吃则不易消化或食之无味,油茶中略带苦香味,既增味又有利于消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恭城只有平地瑶地区打油茶。县里的领导干部去平地瑶地区调研,当地百姓常用油茶招待领导。领导逐渐喜欢上喝油茶,将油茶带入县城,县城百姓开始接触油茶并喜欢上打油茶。但由于当时条件有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