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简评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
?
?
摘要:张舜徽所著《中国文献学》一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本文主要通过对该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体例,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评析,从而了解他的学术观点,学科贡献,以及揭示该书的学术价值。
论文关键词: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1930年,郑鹤声、郑鹤春兄弟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首以“文献学”标著书名。时隔半个世纪后,又有三部文献学著作相继问世。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三者成鼎足之势,促使文献学的新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张舜徽所著的《中国文献学》。
1简评《中国文献学》的学术价值及影响
张舜徽(1911-1992年),现代史上著名文献学家。他所著的《中国文献学》于1982年由中州书画社出版,此时中国的文化事业正值百废待兴时期,作者“将整理文献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详加阐述于前。俾学者由此入门,以得整理文献之术。”本书把传统的历史文献学从偏狭的领域中解放出来,拆除了“文献学”与“史学”森严的壁垒,恢复了汉唐历史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确定了总体的文献研究,划定了文献学的范围,这是文献学学科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且以叙述式阐明内容,注重最新材料指引证,论断富有前沿性、创新性、启发性,是一部重要的研究性著述,标志着当代文献学系统的构建。对文献学教育、研究和文献整理工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文献学教育方面,这部书作为教材,在很多大专院校被广泛采用;其次,20世纪80年代,文献整理工作有较快发展,大批的古籍被整理出版;再次,在文献研究上,这部书的出版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标志着中国文献学的最后确立。
2简评《中国文献学》的体例
全书共十二编、六十章。第一编概述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第二编介绍著作、编述、抄纂三者的区别;第三、四、五编分别论述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版本、校勘和目录;第六编介绍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第七编总结了前人文献整理的丰硕成果;第八编介绍一些杰出的校雠学家整理文献所取得的成就;第九编专门介绍清代考证学家整理文献所取得的业绩;第十编罗列近代学者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第十一编提出今后整理文献的重要工作;第十二编指出文献学的主要任务及最终目的是“在对文献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创立新的体例,运用新的观点,编述成有系统、有剪裁的总结性的,较全面、较完整的中华通史”。
3简评《中国文献学》的内容
3.1对古典文献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作者围绕“文献整理”构建文献学学科的理论体系,首先介绍文献的载体,接着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法,再辅以考证、翻译、抄写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就构成了文献学方法论的完整内容,这是此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另一个重点是介绍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分历代校雠学家、清代考证学家、近代整理文献的著名学者三部分来叙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另外,作者始终站在文献学研究的角度,用心收集大量的文献材料,更好的论证观点;最佳版本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使得著述具有可靠性、真实性、最佳性等功效。
3.2明确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首先,作者从“文献”本义出发,严格区分其研究范围与古生物学、考古学的不同,得出结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作者从狭义上来解释文献,把是否有文字记载作为文献的重要标志。
其次,他赞同梁启超“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的论断,阐述:“要很好地继承过去校雠家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现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是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尤其是将非书籍古代文献排除,一改前人对“文献”论述的偏失,“并且进一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流源,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做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这是作者第一次阐明了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是对文献学做出的一大贡献。
3.3批判地总结和继承相关学术成果
作者对中国学术史上整理研究历史文献的积极成果,有所舍取,兼收并容,形成了自己的文献观。用大篇幅将前人整理文献取得的卓著成加以总结,由远至近:历代校雠学家、清代考据学家、近代学者。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流变、学术特色、师承关系;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文献观,即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作为整理历史文献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学术境界,把为人民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