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茶叶贸易中的文化.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叶贸易中的文化

茶马古道

茶船古道

一、茶马古道

1.茶马古道

位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之后,茶就作为商品

外对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的

行政区域。

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

外,普沮茶外销之路,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胞明

甸南

越南

老挝

2.茶马古道一基本路线

其路线基本有两条:

-是云南的普泪→大理→丽江→中甸→西藏的察隅→波密→拉萨→

日喀则、江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另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康定→西藏昌都→尼泊尔、印度。这是亚洲

大陆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

3.茶马古道一起源和发展

“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基源于“普沮茶”的优异品质和藏民嗜茶

的习俗。

随着人们对“普沮茶”的认识,“普沮茶”自唐朝初期开始作为商品行

销内地和西藏,由此而首先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条起自普洱、经下关、丽

江而至西藏,靠人背马驮“以马易茶”的“茶马大道”,即普沮茶入藏

“茶马古道”。

3.茶马古道一起源和发展

■茶,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可谓与粮食、水、火同等重要。因为,茶的

“通得”、“疏滞腻”、“散寒”、等功效,正是以肉类的乳制品为食

的藏族人民生活必需。

为了饮用“普洱茶”,藏民们翻越雪山,漂流金沙江,跋涉丛林;走迪

庆、过丽江,经大理、景东等地而到普洱,行程数千里。以藏区的马、

乳品、药等,换取“普沮茶”。

3.茶马古道一起源和发展

“普洱茶”使“酥油茶”更具风味。

自七世纪文成公主和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并推广唐朝饮茶方法投井下石,

更进一步养成藏族人民嗜茶的习俗。然而,在广的藏区高原却自古没

有一棵茶树。因此,藏族人民饮用的茶叶只能人背马驮,翻越千山万水

从茶区运入,可谓“茶贵如银”。

4.茶马古道一普洱茶外销路线

历史的普洱茶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

二条是普沮经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

三条是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路至缅甸、泰国;二路是经缅甸到印度、西藏。

四条是由勐腊的易武茶山开始,至老挝丰沙里,到河内再往南洋。雲南西雙版纳古茶山示意圖

勤宋江

巴达南楼山

朗山

5.茶马古道一江北古六大茶山境内有7条道

易武至江城道、

易武至宁洱道、

易武至思茅道,此道是主要道,易武至倚邦、莽枝、革登也走此道,

易武至车里再到勐海道,

易武至老挝磨丁道,

易武至老挝勐道。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