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筹时代-股市投资策略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大蓝筹时代

2004年股市投资策略报告

?

??

?

?

?

?

?

?

?

???

?

?

?

?

?

要点:

基于对宏观经济继续向好及市场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的环境判断,再结合结构性调整趋势和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的股市运行特征,我们认为2004年的股市将彻底摆脱熊市局面并全面进入大蓝筹时代。价值投资依旧是2004年股市的主旋律,把握行业景气周期、精选行业龙头股票是上佳的投资选择,而国资改革和国有股减持隐含着市场机会。

·2004年股市环境

中国经济领涨全球;

物价指数有望反转,成本推动型通胀带动上游产业继续走强;

货币政策适度紧缩的基调不会阻挡经济增长趋势;

2004年股市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国有股减持试点将更多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

台海局势、QDII、中小企业板等成为市场不确定性因素。

·2004年股市运行特征

结构性调整继续推动大蓝筹时代;

机构投资者引领市场的作用日趋明显;

H股和B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内在关联度有望增强。

·2004年股市投资策略

把握行业增长周期,集中行业配置;

选择行业龙头、投资大蓝筹股票;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寻找并购重组机遇,关注牛市格局下的套利性重组;

把握国有股减持等“创新”给二级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新一届政府区域性经济路线图的转变为辽宁、深圳等区域板块的上市公司创造了发展机会;

国际定价差异比较显示投资机会。

一2004年股市环境

(一)2004年股市仍处于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周期之中

1.2004年宏观经济走势支撑企业盈利增长前景

预期2004年宏观经济将保持8%以上增速,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周期未发生趋势性转变。而企业赢利依旧处于上升周期,让我们对2004年企业总体赢利增长前景继续持比较乐观的预期。

表1-1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续表1-1

相关因素正在强化通胀预期。如:CPI连续10个月上涨,尤其是10月份的涨幅更是高达1.8%,创下6年来新高;10月份以后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全面飙升并带动食品类价格也强劲上扬;消费品价格的涨势近期也有启动的迹象。

图1-1消费物价指数各成分全面看涨

我们认为始于2003年以来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上涨很可能具有反转性质,并且是个中期趋势。主要依据是:首先,在动力机制上,由于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货币供给就连续表现出高速扩张的势头,因此2004~2005年两年中国CPI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至少在货币与物价的作用机制上是成立的;其次,从CPI上涨的构成因素分析,食品类价格和服务价格的权重占50%以上,而未来中国农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继续维持上升态势具有市场与政策上的双重基础;第三,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趋势以及重化工业本身所具有的建设周期长和产业关联度大等行业特点,决定了目前中国生产资料价格的周期性上升是可持续的。基于物价运行传导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过去生产资料价格与消费品价格走势的严重背离不可能长期存在。如果以上判断成立,则通胀预期的形成是必然的。

图1-2生产资料价格与消费品价格走势不会长期背离

我们认为2004年中国不会出现高通胀。这是因为:消费品领域的产能过剩依然是短期内中国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并且不大可能得到根本的改观,因此始终会对物价上涨幅度构成制约;基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政府加大进口力度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客观上对未来国内物价有一定平抑作用。另外,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中国居民消费倾向在短期内也不大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强势转变。以上因素的存在大大减少了中国发生高通胀的可能性。

初步预测2004年中国CPI上涨的幅度在2%~3%之间,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甚至受欢迎的通胀水平。既无升息压力,又有利于消费拉动和企业盈利。

2.2004年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与调控力度

基于对经济过热和银行信贷风险的担忧,央行货币政策的紧缩取向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坚决。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以下因素:通胀预期的形成和物价反转趋势的确立,确实使通胀压力处在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继续存在甚至更为强烈,2004年央行被动放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我们预期2004年央行货币政策的紧缩基调不会轻易改变,但在调控力度上,我们认为也不会过于严厉。这是因为:这一轮紧缩与上一轮紧缩的重要区别之处,在于这一轮政策紧缩很大程度上带有预防性色彩,因此央行的政策出手不必“急刹”,更不必“重刹”。另外,从稳定宏观经济增长,防止经济硬着陆风险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出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需要,很可能会部分牺牲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的信贷调控过于严厉,肯定不利于内需对外需的替代,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

因此,就2004年股市的货币供应环境而言,我们认为虽然并不乐观,但却也不宜过分悲观。另外,

文档评论(0)

151****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