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赵执信《望匡庐不可见》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VIP

2.2赵执信《望匡庐不可见》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执信《望匡庐不可见》原文赏析

?香炉烟散半湖云,舟入荷陂水又分。却羡沙头双白鹭,潜随明月过匡君。

【赏析】

诗题《望匡庐不可见》,重点写一个“望”字。四句诗,一句写望中迷蒙之景;二句写望之弥远的惆怅;三、四句写极望之情。在章法上,与杜甫《望岳》相仿佛。“望”的立足点在小船。诗人舟行经鄱阳湖,远望庐山而不及登临,诗写的就是这种眼里烟云,望中心境。

庐山在南,鄱阳在北,距离那么远,如何把两地联系起来,以表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情?诗人选用了烟云、白鹭、明月三者作媒介,构思很具匠心。首句“香炉”指庐山香炉峰,“湖”即鄱阳湖。“香炉烟散半湖云”,以烟化为云巧妙地联结两地。香炉峰因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并非真有仙人在山上烧香而散发烟雾。诗人却从“香炉”二字生发联想,悬拟出炉中瑞烟千顷,散入鄱阳。化作半湖云霭,概括地写出雾里庐山,暗点题中“不见”二字。不见庐山,令人失望;但眼前这半湖云霭,既是香炉峰上飘来的烟雾,也就算略亲山色,堪慰远怀了。这个起句,把庐山写得似远似近,依稀仿佛,极具神韵。

第二句“舟入荷陂水又分”,“荷陂”是湖中地名;“水又分”指诗人乘坐的船经过荷陂后将另人港汉河道,距庐山愈来愈远。一个“又”字,隐然道出瞻望弥切的心情。这一、二两句,写望中湖光山色,移步换形,很有层次。

三、四句“却羡沙头双白鹭,潜随明月过匡君”,极望生情,翻出一个新的境界,是全诗警策之所在。“却羡”二字,紧承上句作一陡转。舟行水分,愈走愈远,因望之不见而羡及双禽。“却”字承上启下,很有跳荡翻腾的力量。这一双白鹭有幸潜随明月,飞入匡庐,去看望匡君,反衬自己身不能至的怅惆,这就是上文说的极望之情。这里,诗人用“白鹭”“明月”把鄱阳、庐山两地联结。但湖上之物,所见者绝不仅仅白鹭而已。杜甫《望岳》,写极望之情,仅说“决眦入归鸟”,并没有特指什么鸟;何以诗人单单选了“白鹭”这一意象入诗?又为什么说白鹭“潜随明月”?难道仅仅出于写实,他看见的确实是一双白鹭?因为白鹭之飞不闻声,乃云“潜随明月”?或者说,诗人心有所属,意有所动,故而托此白鹭明月之意象以展示诗心?这是赏玩中值得留心的所在。否则,这首诗的佳胜,就难以品味了。

弄清这个问题,得从前人使用“明月”这一意象说起。李白遥寄王昌龄的诗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怀友之心托诸明月,是因其心皎洁,其意幽深,其情浩瀚,而这时王昌龄正蒙不洁之名,白璧之污,因此以明月为愁心的载体,使情与物融为一体,互为表里,互相衬托,以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王安石《泊船瓜洲》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何以预见还家之日必定是晚上,而且一定在月下?窥其诗心,也是用明月之皎洁以衬出自己“此心如月”的情操,独来独往,不矜不伐的气质。由此可见,诗中明月,往往不仅是客观物象,而是一种意象。

这就回到赵执信这首诗中“双白鹭”和“潜随明月”的意蕴上来了。“白鹭”之形近鹤,是一种高视阔步,纯洁高雅的禽鸟。这一双白鹭托身于白的沙洲之上,更显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节操;白鹭潜飞入山,“潜”字见其不矜不伐,意态又极安详;随明月偕行,更见出一片澄明圣洁。白鹭之高洁,浩月之澄明,匡庐之神秘,三者融合,铸就了一个崇高圣洁的境界。诗人自削职后,或漫游,或乡居,其心如水,其志如月。现在对白鹭潜飞而兴羡,正因为他清白的胸怀与潜飞的白鹭这一意象和谐统一而形成了一种清高幽悄的意境。这正是这首小诗最耐咀嚼品味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