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新闻,建立新闻意识。

2.通过了解消息结构、语言的特点,学会阅读新闻事件。

3.通过抓关键词句,能够感知并提炼作者的情感态度(新闻立场)。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六要素及其在文本中的体现。

2.分析两则消息的写作特点,了解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新闻的结构、六要素、特点等知识。

2.体会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和革命胜利的艰难,以及作者在新闻中表达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新闻印象

(一)任务驱动:每位同学通过浏览报纸、电视、电脑等新闻媒体,摘录1—2则新闻,并围绕摘录谈一谈“新闻,距离你有多远?”。(摘录要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作者观点、出自哪个媒体专栏)

(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PPT显示:

我收集的新闻是_________,通过浏览收集新闻,我了解了_________,我认为新闻距离我的生活远/近,因为___________。

师:新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它离我们生活有多远?如何正确高效阅读一则新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走进文本,感知新闻内容

(一)结合文本,了解消息结构

速读(5分钟)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抢答)?并明确获取信息所处在新闻中的位置。

预设:

生1:我从第一则新闻的开头部分了解了人民解放军在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生2:我从第一则新闻中间部分了解“国民党纷纷溃退,解放军突破敌阵,开始进军。”

生3:我从第二则新闻开头部分知道了“二月二十二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师: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则新闻的核心事件主要是在开头部分明确提出,这部分就是新闻(消息)——导语。

PPT显示:

消息: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简明、醒目、高度概括新闻事件

电头

包含新闻来源(通讯社、作者)、消息的身份、时间(不属于五部分结构内)

导语

正文第一句,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

主体

导语以下是主体,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相对完整信息

背景

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不是每一则消息都有)

结语

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对新闻事件的总结语(同上)

温馨提示:课本上旁批处做笔记(红色笔)

师:我们了解了消息的结构特点,读“消息”第一眼进入的应该是标题_,第二眼应读的是导语,进而快速了解消息内容。读消息这类的短篇新闻,主要是了解最近最新的信息。通过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获取资讯、事件动态,帮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了解,拥有开阔的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二)细读文本,感知新闻的语言

1.对比下边两组句子,作为新闻体裁,哪一句表达更“好”一些?

A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A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B1.二十一日下午五十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B2.二十一日下午起,我军开始渡江,经过一天时间,该路人民解放军已经渡过大部分,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学生思考交流)

生1:A组句子,A2中删掉了“大约”,让表达更加绝对,但“三十万大军”统计不可能特别准确,不符合原意,所以A1表达更准确。

生2:B组句子,B2中删去了“五十起”“西路”“地点在九江、安庆段”“三分之二”,删去后时间、人数、地点都笼统,不准确,我认为B1表达更精准。

师:根据同学发现,新闻语言与普通记叙文语言有所区别,普通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多是细腻的刻画和描写,而新闻叙述准确而精要。

(2)观看“红军横渡长江视频”,跳读(2分钟)课文,选择文中的“四字词语”或“短语”来分别描述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状态?

预设:

生1:人民解放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封锁长江

生2:国民党军队——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PPT显示:

第一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第二组:摧枯拉朽(比喻轻而易举摧毁腐朽势力)、纷纷溃退

师:对比两组词组,你能读到新闻写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吗?

预设:

生: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对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的自豪,对从胜利到胜利充满喜悦。

追问:细读文章,你还能找到流露这样情感的句子或关键词吗?

预设:

生1:“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我军”代表自己的立场,“已”表现了解放军骁勇善战,速度惊人,饱含了自豪和骄傲的情感。

生2:此种情况,一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