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docx

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

?

?

梁兴连张诗亚罗江华

摘要:教育技术文化客观存在,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技术理念、行为和制品,及其螺旋上升的进化过程中。当代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历经了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变迁,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下,正在形成基于联通主义的理念文化、基于自带设备教学的行为文化、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制品文化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新坐标的核心价值是指引高校师生自带设备联通开放教育资源,做出顺应“互联网+”新常态的教育技术文化抉择。新坐标的建立、旧坐标的让位,是教育技术文化的提质、增效和创新升级。然而文化发展具有惰性、非理性和偶然性,变迁之际往往会产生内部结构不协调和不适应。新教育技术文化坐标面临联通主义“反智”、自带设备“遮蔽”教学、“搁置”开放教育资源等重大挑战。这就要求从“互联网+教学”的潜件、物件、人件、案例与制度全面施以治理,从而助力高校创建一流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教育技术文化;联通主义;自带设备;开放教育资源

:G434??:A??:1009-5195(2019)06-0039-13?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9.06.005

对于学校,“互联网+”就是信息技术的产品、服务、模式与多屏幕、跨平台、全网络的教育教学场景结合的新常态,它是继互联网后学校变革的又一新引擎。“互联网+”的方法论是互联网思维,包括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曹培杰,2016)。“互联网+”的结果是社会大链接和大数据沉淀,而这正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行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区隔是互联网从行业的工具手段跃迁为生产要素和创新动力。随着“互联网+”常态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成为高校公共服务设施,不再单纯依赖广泛扩散、应用成为教学重要的工具手段,即不是在教学的基础上“+互联网”,而是经过深度结合、融合成为教学必要的实践要素。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教学”,重塑教学结构及其实践流程,创造教学新产品、新服务与新模式成为高校新常态。随着高校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技术开始重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计算机与互联网替补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生态格局,个性化和自主性的理想教学样态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开始嬗变。

一、“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本质:教育技术文化变迁

1.教育技术文化理论的价值旨趣

作为文化、教育文化或技术文化的次生文化,教育技术文化客观存在。教育技术文化是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的交叉部分,亦即教育技术文化是用于教育的那部分技术文化或者说技术支撑下的可利用和生成的那部分教育文化(贺斌,2010)。教育技术文化是技术在教育中扩散、应用、融合与创新所呈现的独特文化现象,具有人本性、技术性、场域性与历史性的特征。教育技术文化呈现出教育技术的文化化、教育文化的技术化和技术文化的教育化等样态(覃泽宇,2017)。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教育技术就是教育技术文化化;教育文化的技术化即教育技术化,是教育对技术的主动采纳;而技术文化的教育化即技术教育化,是技术向教育的主动扩散,二者通过涵化促进教育技术文化进化。教育技术文化深刻影响教育,必须鲜明地竖起研究旗帜。对于学科成员,研究教育技术文化利于认清教育技术的现象、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高校师生,研究教育技术文化有利于指引教师对教育技术理念、方法与手段做出正确选择,帮助学生建构技术境脉下的学习经验。师生只有积极支持并主动选择新教育技术文化,高校教学、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认识文化结构是认识文化的重要方法。教育文化从表到里分别为制品符号、行为方式和理念价值(祝智庭,2007),教育技术文化同样具有制品文化、行为文化与理念文化三层结构,如图1。制品文化是外在物化层,是文化的外显产品,如教学设备、软件和资源等,体现技术的发展水平;行为文化是群体的行为规范、方式与模式,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等;理念文化是内在价值层,是文化的内隐思想、观念和核心价值,如建构主义和以人为本等,反映教育的方向。在理想状态下,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并互为基础,行为、制品需要理念指导,以免缺失价值理性和方向,理念、行为不能脱离制品基础,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行为作为中介,通常会产生双向的影响。一是行为会不断向理念内化,影响理念文化的价值生成;二是行为会持续向制品外化,催生新型文化制品。例如,师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促使互联互通教学思想观念和教育App的流行。与此同时,行为文化有效联结理念文化与制品文化,成为检验理念文化与制品文化的可能尺度。需要注意,文化发展可以看作是文化要素之间的逻辑自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