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视角下量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docx

整体视角下量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视角下量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以“长度”教学为例

量感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纳入了核心素养,其“唯一新增”的特性足以诠释其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并在观察和思考中逐步形成量感。而长度是小学度量知识的起始课,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都依赖于长度,它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我们需要从感悟物体长度的度量方法开始,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以此为基础,才会顺利地生长出对于二维面积和三维体积的认知。

在长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需要关注长度概念、长度单位、长度计算等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有关长度量感的形成。教师应在整体视角下把发展学生的量感作为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在一次次的感知、实践和应用中,对长度的感觉随之清晰,逐渐形成相应的量感。

一、聚焦:长度教学现状与问题剖析

现状1: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视基本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是模糊的,对“1厘米”“1千米”等长度不理解、没感觉,对“毫米”这一长度单位没有概念,离开尺子的帮助就不知道1厘米到底有多长……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把本应重点展开的“种子课”草草收场。

现状2:课堂上缺乏必要的体验活动——学生对于长度的感知能力弱,在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或者辨析长度单位是否正确使用时,往往出错比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量感的缺乏;二是在有限的“量感”渗透教学中,缺乏整体建构。

现状3:没有及时跟上评价——学生在实际测量时误差很大,因为没有经历关于长度测量、估测活动,没有积累丰富的相关活动经验,往往无从下手或者测量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

因此,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建构有关长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重视量感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数学教学实际的需要。

二、审视:“量感”素养内涵与教学模式

1.什么是量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量感的描述为: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特级教师俞正强智慧地解读了这一描述,他认为长度量感的培养有两个方面:其一为基于体感的定量,例如厘米、分米、米,这些量感来源于身体的感悟,不断地感受,便形成了相应的量感;其二为基于数感的定量,例如毫米、千米,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感受到,我们可以描述1000个小朋友手拉手并排站立,定量为1千米,这些量感往往是一个基本的体感与一个数感相连而成的。

2.整体视角下量感核心素养培养

人教版教材中长度的学习分散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其中二年级上册学习“认识厘米和米”,三年级上册学习“认识毫米、分米和千米”,涵盖知识有长度概念、长度单位、长度计算等,学习时长横跨两个年级,涵盖知识点多,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点状架构。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应明确量感的重要性,并建立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联,形成网状结构,在整体视角下把发展学生的量感作为教学重点来展开,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实践:“量感”培养策略与探索反思

1.重视概念内化,引导学生经历“测量”“估测”活动,落实种子课

(1)借可视化教学,促进“单位”概念的形成,初步获得量感

从教材编排可以看出,“长度”在整体学习序列中处于“量”的初始课的地位,对于后续的面积、体积学习具有“种子课”的重要意义。

作为量感教学的起步阶段——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种子课——厘米的表象建立。厘米,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可视化教学,促成概念表象的具象化。

【案例1】标准建立:“厘米的认识”教学

充分感受“1厘米和几厘米有多长”。

找一找:这把尺子隐藏着许多1厘米,请在尺子上找一个你心中的1厘米。

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描的1厘米有多长,并记住这种感觉。

辨一辨:找一找学具中哪一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记住1厘米的感觉,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到尺子上找一找,并用手比划出下列长度:4厘米、7厘米、10厘米。

经历上面这样的操作活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描一描、想一想、辨一辨中,通过多种表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个1厘米的表象,学生的量感体验也会逐步丰富起来。

在教学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表象时,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步骤推进,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构建对于量的感知。

(2)经历知识发生,亲历“单位”概念的发展,丰富量感体验

量感的建立,绝对不是简单化的知识学习,教师不仅要挖掘“计量单位”的文化价值,还应帮助学生经历计量工具的形成过程和单位统一的过程。

“厘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开始。因此,呵护好这粒“种子”至关重要。在开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