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大学陶瓷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研究.docxVIP

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大学陶瓷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大学陶瓷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研究

?

?

王宁+张庆峰+孙继旋+张科研+钟恒成+梁鸿展+卢珊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优化课程结构、打造学科优势的必要手段之一。笔者以钦州学院陶瓷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陶瓷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意义、原则与方法,从理论和课程群建设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课程群建设的经验与体会,为陶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群;陶瓷;人才培养

在应用型高等院校,陶瓷专业是钦州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专业性最强的专业。陶瓷教育是通过分享陶瓷思想和解析经典作品案例构建一个陶瓷传统工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鉴于应用性的特点,欧洲的陶瓷多自立门户,独立于沿袭学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之外。欧美陶瓷的教学模式从芝加哥大学陶瓷学院为代表的理论教学逐步向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代表的案例教学靠拢,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陶瓷专业培养学生能在真实的教学环境里,通过主动的、系统的、全过程实践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具备走出校门就能零适应期地进行创业和专业商务活动能力的未来企业家和艺术大师。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各陶瓷课程正进行一系列变革,其中,为训练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和素养,陶瓷专业教学需做出较大的变革。

陶瓷是人们理解古代陶瓷和创新陶瓷产品的载体,在陶瓷教学体系中较偏向于理论研究,应用性强于陶瓷学院其他课程,但附属课程占得比重较大。在应用型高校,陶瓷专业诸多课程的教学往往沿袭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偏理论缺实践,课程与知识往往与社会脱节,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能力;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缺乏取舍,教学方法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各课程教学单位---课程组各自为战,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没有将陶瓷专业学生未来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具体的课程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出的所谓好学生,仍是那些陶瓷知识点掌握较好并兼备应试技巧从而考试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但他们毕业后往往缺乏综合分析陶瓷工艺的素养,更不具备为组织改善效率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业界未必能够脱颖而出。

课程群是指以三门或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的一个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按大课程框架进行建设,进而获得整体优化,打造学科优势[7]。钦州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专业,学校根据学科间的关联度以及学科自身发展规律,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整体宏观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了集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陶瓷艺术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窑炉专业、包装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模具专业等课程的陶瓷专业课程群,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陶瓷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夯实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学校间错位发展,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高校走出特色发展道路必须思考的问题。除了少数研究型高等院校外,我国大多数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并以创新能力为特色增强学生的厚重度和持久力。但无论是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来看,我国应用型高校多延续了研究型高校的做法,重知识轻能力、偏理论缺实践,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本课题以陶瓷人才培养中的陶瓷专业教学为例,讨论如何通过课程群建设推动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

传统陶瓷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保持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各门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冲突,缺乏整合与优化。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只是简单的堆砌,相互之间关系割裂,无法融合成为整体,使得学生在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时,力不从心,无处下手。以陶瓷专业课程体系中模具类课程为例,《模具制作基础》、《陶瓷模具提高》、《注浆模具》、《压坯模具》等课程教学内容过多、过繁与学时数过少之间存在矛盾,学生负担重,教师授课难。在课程体系中这几门课程单独开设,存在同一内容重复讲授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模具制作中各类制作方法时,总是要重提模具制作中的调制石膏粉方面的知识;石膏和水的配比等知识,又与压坯模具制作内容重叠。此教学模式既浪费了原本有限的教学时数,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样教学内容时,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同,要求学生实践操作的标准亦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无所适从。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虽从整体上强调了本门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但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群的设计,要突破这一弊端,保证课程群中每门课程都是遵循学科发展而设置,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授课时间的先后次序都有着内在联系。如拉坯,陶瓷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开设有相关的中医类课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安排在第1学期讲授,《陶瓷》安排在第2学期讲授,《茶壶制作》安排在第3学

文档评论(0)

姚启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8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