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升本.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焦虑、烦躁、神经质,对这个世界产生恐惧。

2、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

婴儿虽已具有反映现实的感知能力。但如果没有母亲抱他们四处走动,没有母亲向他们呈现各种刺激,婴儿所能接触的事物就会极其

贫乏。

3、缺少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

在这种环境中,婴儿的自发行为(如微笑、发声、手舞足蹈等),

由于得不到成人的任何反应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当然,母子交往、亲子关系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这主要取决

于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和养育方式。

(二)婴儿交往行为的发展

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二、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多和婴儿交往

成人不要以为婴儿不懂事就不理他们,要和婴儿面对面地讲话。在婴儿期,母亲一方面要与儿童建立依恋关系,另一方面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人,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对物质世界的兴趣,其方法

就是让他们和其他儿童一起进行实物活动。

(三)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

要多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机会,一次发展各种动作,尤其要注意发展“爬”的动作。

(四)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生活实践中,成人如果坚持赞许好的行为,抑制不好的行为,儿童逐渐就会懂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展虽有阶段性,但阶段与阶段之间有不是截然分开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发展的延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准备;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个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重要是对同一个体而言的。首先表现在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的非等速性上。6岁之前,整个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称为第一加速期(0-1岁发展最快的时期)。青春期是第二加速期。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准确的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

这一概念起初是从动物行为研究中提出来的。某一反应或者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人们把关键期的概念引进儿童心理学,意思是说,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大好时机或最佳年龄。

*危机期

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有人认为,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危机期一般处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度时期。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每个儿童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

第一,学前儿童心理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的,他是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实现的,并表现在动作和活动之中。因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形象必须在儿童活动中进行。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儿童生理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发展性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哪些刚刚萌芽的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三)教育性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研究者必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从设计法研究方案、安排时间到研究者的举止言行,都必须考虑到对儿童的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法。首先,观察前要坐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其次,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再次,观察记录要详细、准备、客观。

第二章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新生儿期属于婴儿期。

一、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出生意味着寄居生活的结束。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软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突出特点。

1、身体特点

新生儿的体型很特殊,头大、身长、四肢短、皮肤有些皱,像个“小老头”。骨骼非常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

2、神经系统的特征

与人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相

文档评论(0)

suzhan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2124120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