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解答论述题及答案.pdfVIP

《社会心理学》解答论述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解答题及答案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奥尔伯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

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

心理为基础。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0-19.5)准备阶段,主要依据

思辨和猜测去阐明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19.5-20.0)

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20.20-现在)

3、社会化

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涉及了社会和个

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

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4、社会化的分类

纵向划分:1、基本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再社会化5、反向社会化

横向划分:1、习得基本生活常识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3、掌握劳动职业技能4、政

治社会化5、性别角色社会化

5、社会化的途径

(1)遗传。遗传是社会化的物质基础

(2)社会环境与教育:B、家庭C、学校D、同辈群体E、大众传播媒介A、社会文化

6、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

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

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白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

作用等)的认识。由此,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物质)自我、心理(精神)自我、社会

自我。

7、自我意识发生与发展的标志:(1)物-我知觉分化(2)人-我知觉分化(3)有关自我词

的掌握

8、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9、社会认知的成分

(1)对他人的认知,包括对情绪情感的认知和对人格的判断

(2)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3)自我知觉

10、社会认知的途径:(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4)人际距离

11、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者的因素

A、原有经验

B、价值观念

C、情感状态

D、认知偏见

a.相似假定作用:在认知活动中,当人们了解到对方的年龄、民族、国籍、职业等于自己相

同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

b.类化原则: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归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中。

在认知个人时,一旦发现对方所属的群体类别,就会将群体的特性加诸对方身上。

c.积极偏见,也叫宽大效应。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评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评价。

d.隐含人格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一套关乎个人各种特

征的假定。这种理论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甚至个人自己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种

理论又称相关偏见,它为人们提供一种方法,把认知到的各种特性有规则地联系起来。每个

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

(2)认知对象因素:A、魅力B、知名度C、自我表演

(3)认知情境因素:A、空间距离B、背景参考

12、印象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1)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

(2)首因效应:最初得到的信息比所有其他时候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留给我们更为深

刻的印象。

(3)近因效应:指的是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

刻的印象,从而使我们“忘记”以往的信息,仅依据新获得的信息对他人做出判断。

(4)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

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5)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它具有社会

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13、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4、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海德的常识心理学

此理论认为,人们需要预见他人行为,控制周围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在复

文档评论(0)

133****88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