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ocxVIP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

古翠凤陆媛斌宋站阳

摘要: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多中心性,通过引进多元的竞争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一项准公共产品,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和民主多样的治理手段来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形式单调、资源分散的问题,从而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协会协调、家庭支持、学生参与的多中心善治格局。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理论;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在科技进步和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驅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即“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要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必然少不了创新人才的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探究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因此,本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索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将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路。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

多中心治理理论源于经济领域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奥斯特罗姆夫妇将“多中心”运用到公共事物治理中,突破了传统“单中心”供给模式在现代社会公共需求中显现出的效率低下问题[1]。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采用分层次、分级别、多样化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超越了唯一管理主体和单一权力中心的传统思想,形成了管理主体和权利主体多元化的治理格局[2]。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家庭、高职学生等[3]。将多中心治理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旨在改进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允许多个权力中心和服务中心并存的治理原则,不仅有利于构建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且能够减少相关利益主体的“搭便车”行为[4],使高职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享受更好的服务,从而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职学生。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在主体、内容及方式上均呈现出单一化的缺陷[5],亟需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因此,本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究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旨在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主体的多中心化、培养手段的多元化与高效性,进而实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及各相关利益主体内部之间的协调创新,以取得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效果,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多中心治理理论坚持协同合作的治理理念,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描绘了新的目标;强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原则,为探索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可能;倡导治理手段的多样和高效,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见图1)

(一)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

多中心治理的目标是通过多方参与事物的治理,以提升治理的质量和效率[6]。由西蒙的有限理论模型可知,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常常难以避免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掉公共利益的行为[7]。多中心协同共治能够有效避免个体的有限理性影响集体利益,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多方协同治理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职院校在提供人才培养服务中的主体身份并不是天然的,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之间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牵涉多方利益主体。同时,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由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家庭及高职学生等有机体共同组成的多维度、多层级的系统工程[8]。因此,在这复杂且庞大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根据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原则,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杜绝“高职学校中心论”“政府中心论”“校企中心论”等思想,进而改变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单个组织的依赖性,树立竞争、合作、服务意识,重视多方主体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势和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以此来保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

(二)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

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治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政府组织、商业组织等相关利益主体均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其中[9]。多中心治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诸多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属于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33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